二人行走在山路上,耳邊並沒有鳥雀的聒噪,隻是偶爾從深林中傳出幾聲斑鳩的低鳴。
穿過一片長滿雜草的竹林後,熟悉的湖泊出現在眼前。
湖心處倒影著蒼白的日頭,水麵依舊波光粼粼。
隻是野鴨沒了,連根毛都沒有。
沈硯並沒有沮喪,雖然打不到野鴨,但這麼大一片湖泊,漁獲總該不少吧。
李朔給手上哈了一口熱氣,目光看向冷冰冰的湖麵。
“硯哥兒,這天氣,魚還開口嗎?”李朔臉上泛起了難色。
“當然了。”沈硯點了點頭。
彆說現在這點兒冷了,就算是湖水凍上了,魚也是要覓食的。
隻是入冬水寒,魚就不像以往那麼活動了。
大多時間都藏在水深的地方,或是在水草根部的緩流區。
如果能夠找到魚群聚集的位置,一樣能有所收獲。
沈硯前世可沒少在野外捕魚,經驗自是不必多說。
趁著這會兒功夫,他已經在沙盤上把整個湖泊仔仔細細看了一遍。
“看,那幾處地方,就是魚群聚集的區域。”
他拍了拍李朔,指向幾處水下暗沉,水草豐茂的區域。
“朔弟,你在那幾個潛窪附近挖一些蚯蚓、田螺當做誘餌”
“我去後麵竹林砍幾根竹子,等會兒做成捕魚的魚簍。”
李朔嗯了一聲,在湖邊的濕地裡開始翻找。
沈硯則是走入竹林,挑選了幾根三年以上,韌性極佳的老竹。
他想要製作的,並不是這個時代常見的,入口直通的筒狀簍子。
而是一種腹部寬大,頸部細長,入口內側有倒須結構的魚簍。
一旦魚被誘餌吸引,可以輕易從外部擠開倒須鑽進去。
可一旦進入寬敞的腹部,再想逆著倒須出來就不可能了。
李朔找來誘餌時,沈硯已經將竹子砍成了一堆粗細均勻的篾條。
李朔在旁邊看了一會兒,不禁咋舌,“硯哥兒,你這編個魚簍,咋比編席子還費勁?”
沈硯笑了笑,沒有理他,開始編製魚簍。
先編出一個寬腹的簍身,接著是一個向內收縮,帶有倒須結構的頸部。
隻有篾條交疊的角度和彈性恰到好處,才能形成隻進不出的單向通道。
沈硯動作細致,每一個環節都力求精準,速度自然快不起來。
“硯哥兒,你這也太細致了,看我的。”
李朔耐不住性子,提著柴刀去砍了幾根竹子,動作麻利地劈篾、紮捆,很快就做好了一個直筒魚簍。
沒過多久,沈硯的魚簍也完工了。
“硯哥兒,比比看誰的魚簍捉的魚多?”李朔興致勃勃。
“輸了可千萬彆哭。”沈硯笑著回應。
接下來,兩人將誘餌放入簍中,然後將魚簍沉入了兩處看似不錯的緩水區,最後做好標記。
接下來就是等待了。
這段時間裡,兩人就近查探了一下周圍,在竹林邊緣發現了幾隻竹雞的蹤跡。
沈硯兩箭連出,射殺兩隻竹雞。
然後盯著半空中飛逃的竹雞,手上繼續放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