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大蛇丸挑了挑眉,看向弘樹。
弘樹深吸一口氣,沒有看倒在地上的屍體,而是徑直地走向了第二個。
“繼續。”他說。
弘樹如此說著,但是思維卻已經深入到了腦袋裡的桌麵,他新建了一個【肌肉自動化的人體實驗失敗原因分析】的log文件。
主題:肌肉自動化生長v0.1.bat人體試驗失敗的根本原因分析。
最終目標:分析錯誤原因,構建修正假說,並設計出v0.2版本的實驗方案,以在人體上實現可控、非致命的肌肉生長。
1.數據回顧與根本原因分析:
……
到這裡,弘樹略微思考了一下。
在第一個人體進行實驗的時候,他使用的是老鼠的腳本,且是在老鼠身上已經趨於平衡的腳本,但是僅僅不到一分鐘的時間,第一個人就快速死亡,這甚至比自己對老鼠使用的第一個腳本的效果還要更加誇張,至少老鼠可還活了7天。
問題出在哪裡?
弘樹皺眉思考著。
老鼠實驗明明成功了……要說老鼠和人的區彆,最大的區彆應該是體量問題。
一隻小老鼠的體重是500克左右,而一個成年人幾乎接近70公斤。
這意味著是將近140倍的體重,更意味著體內各種肌肉數量,細胞組織數量上,老鼠跟人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上。
極有可能是因為這樣,才導致腳本在人體上的效果並非動物模型的簡單放大,從而致使了第一個實驗體的死亡。
如此分析著,弘樹略微修改了一下代碼——
他腦海中,肌肉自動化生長v0.1.bat的源文件被調出。
他要修改關於體量的部分。
體量差異導致了資源請求的災難性放大,這是最有可能的原因。
目前v0.1腳本的指令是一個全局指令,它向“全身肌群列表”中的每一個細胞都發起了最大強度的資源請求。
對老鼠而言,這是或許是可以勉強承受的負荷;但對一個成年人類,或許這就是無法承受的部分。
就像是“DDoS攻擊”一樣。
所謂的“DDoS攻擊”,就是跟之前弘樹開發的大腦過載攻擊的方式類似。
以罪犯為例,他身體裡的每一束肌纖維,每一個細胞,在同一時間向一個服務器(在這裡,是身體的血液循環係統),發送了海量的、無用的訪問請求(在這裡,是對例如請求“鈣離子”)。
但是,人體的鈣離子是有限的,這個數量可能並不夠多,在海量的細胞同時請求下,鈣離子迅速就耗儘了。
前麵說到,一個成年人的體重是接近於老鼠的140倍,這也意味著,當他的腳本下達同一個指令時,人體內需要響應這個指令的細胞數量,是鼠類的一百多倍。
這就極可能造成異常。
比如說,以鈣離子失衡為例,弘樹勉強從記憶裡找到,鈣離子在人體正常血液中的鈣離子含量大約在8.610.2&ng/dL,而在老鼠的體內為8.40±1.09&ng/dL。
這個量是相當接近的。
但是……在全局指令下的瞬時資源需求(腳本所需的鈣離子)
成年人類,肌肉總量:約28公斤(28000克),在合成增長肌肉的時候,假設每克肌肉需要0.1毫克的鈣離子來啟動,那麼全局指令下,人體的瞬時總需求量高達2800毫克。
而按同樣按0.1毫克/克計算,鼠類的瞬時總需求量為22.5毫克。
此時按照比例來說,似乎還相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