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趙佶趙官家上朝,有朝廷議事官員奏道:“陛下,十萬火急,江南方臘起兵造反,自稱聖公,已然占據八州二十五縣,賊勢甚大,請陛下早做主張!”
“什麼?”當趙佶得知江南方臘又造反的消息,驚得幾乎快癱倒在龍椅上。
事實上,方臘早就造反了,隻是初期這個消息報到蔡京這裡,被蔡京隱瞞了。
好半天,趙官家才清醒過來,便問道:“此賊派何人可去剿滅?”
這時,寵臣樞密使童貫道:“臣願意去!”趙官家一看是童貫,大喜道:“卿家去甚好,朕無憂了!”
這時童貫又道:“臣此去剿賊,任重而道遠,臣懇請將剛招安的梁山泊眾人歸我麾下,同去討賊!”
趙佶想都沒有想,說“準奏!”蔡京、高俅、童貫三人聽官家同意了,三人又是相視一笑。
因為在前次梁山眾好漢毫發無損,此次三人商議將梁山軍編入,再行報複之事。
這三個奸賊的詭計,宋江等梁山好漢們哪裡知道。他們正在怏怏不樂之際,朝廷又來了聖旨,令宋江率軍前去與大部隊配合鎮壓方臘。
童貫手下的統帥分彆是王稟、劉鎮、劉延慶、辛興宗等人。其中王稟是禁軍統領,劉鎮是西北軍涇原路統領,辛興宗是西北熙河前軍統領,劉延慶是鄜延路總管。
征剿會議上,童貫力排眾議,任命宋江為大軍正先鋒、盧俊義為副先鋒,帶領梁山軍先期出發。
宋江一聽要去征剿方臘,心內不禁有些思量:前次,方臘專門派手下大將龐萬春來求與宋江聯盟,希望南北共同舉事,事成劃江而治。然宋江一心想受朝廷招安,便拒絕了方臘的請求,誰料想,現在卻要與方臘麵對麵進行決戰,宋江內心五味雜陳。
另外,宋江心裡有所顧慮,先鋒軍可不是那麼好當的,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前期的戰鬥都由先鋒軍承擔,所以風險比較大。
當然,宋江並沒有想這麼多,他以為這是朝廷對梁山軍隊的信任,他哪裡知道,他可是跳進了奸臣們挖下的坑了。
好漢們得知又要去征剿方臘,心裡不免有些尋思。吳用便起了一道金錢課,看了卦辭後,心裡便有些不安。
原來那卦辭道:“征無歸,十之八九!”卻是一個下下卦,所以吳用心中不安。
史進一聽,又要去征剿方臘,心裡便不由得想起了二弟龐萬春。“假如我和龐二弟遇見了,打還是不打?”史進心裡忖到,不禁有些糾結。
接到出師之令後,宋江便選定了日子,分水陸兩路,不數日,大軍已到了淮安駐紮,宋江便開始進行戰前的準備,待日將揮師進發。
且說明教教主方臘自舉事以來,周邊郡縣紛紛響應,已然占據八州二十五縣,正在躊躇滿誌之時,忽然有細作來報說:“陛下,今探得消息,說宋廷派遣樞密使童貫為江淮荊浙宣撫使,率部分禁軍和西軍來征討伐,剛招安的梁山泊宋江、盧俊義被任命為正副先鋒,前來征討我國!”
方臘一聽大驚道:“梁山來伐我,此不可小覷!”遂召集眾將來商議。
眾人一聽宋江率梁山眾人來討伐,人人驚疑不定,議論紛紛。
這時,手下大將,四大法王之一的龐萬春說:“陛下,梁山眾人英勇無匹,我曾親眼所見,必要想個萬全之策,方可應對!”
這時,兵部尚書、明教副教主王寅叫道:“陛下,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既然梁山來伐,我等也不是懦夫,何懼之有?”
這時,方臘的軍師,明教左護法包道乙獰笑道:“教主,休得驚惶,宋江敢來侵擾,定讓他嘗嘗我飛劍的厲害,吾劍已多日未曾嘗過人血了!”
明教右護法,寶光如來鄧元覺也叫囂道:“教主,我明教何曾怕過事,既然來了,管他什麼梁山不梁山的,定叫他有來無回!”
明教教主方臘一看眾人同仇敵愾,遂豪氣乾雲地說:“兄弟們士氣高昂,我很欣慰。不過梁山諸人,強悍異常,我們也不可掉以輕心!希望諸位齊心協力,打退來犯之敵。待一統江南之後,眾位的功勞必定名垂青史!”
眾人一聽,心內大喜,遂齊聲道:“托教主洪福,我等一定謹遵教主諭令,同心協力,定能打退敵人,保我江山無虞!”
且說宋江自東京出發,兵分兩路,水軍和步軍兩路並行。不數日,便已到了潤州。
鎮守潤州之將卻是方臘手下東廳樞密使呂師囊,此人自小學習兵書戰策,慣使一條丈八蛇矛,武藝出眾,手下統領著十二個統製官,戰鬥力極為強悍。
這一仗打得就較為艱苦,宋江終於真切地感受到,方臘也不是那麼好惹的,一仗下來,潤州城沒有拿下,卻一下死了三個兄弟,分彆是:
雲裡金剛宋萬、沒麵目焦挺、九尾龜陶宗旺三人。
這卻是宋江萬萬沒有想到的,前次征遼,打王慶、田虎,一百八人都安然無恙。誰想,此次征戰,第一仗就折了三位兄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宋江見折了三將,心中十分煩惱,怏怏不樂。隻好搭起祭儀,列了銀錢,排下烏豬白羊,宋江親自祭奠三位兄弟,眾人無不垂淚。
史進等兄弟也無不傷心,尤其是史進,內心悲痛無以複加。
他一直沒有想明白,方臘其實也是起義之人,和原來的梁山眾人一樣,如不是朝廷糜爛,奸臣當道,以致於民不聊生,老百姓活不下去了才起來造反,否則誰願意背一個造反的名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