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邊境,Teanabe地區。
這裡與托米斯阿西納奎埃裡王國以及加尤希公國接壤,人們使用著一種叫做Teanabe的語言,有著獨特的文化。
這個地區是邦達特帝國在“收複前洛塔爾帝國”時吞並的最後一個王國。
這裡的貴族們一直扮演著中立者的角色,既不屬於首相派,也不屬於攝政派。
我,一個七歲的孩子,清楚地記得沃德伯爵半夜來到我房間三個月後,Teanabe地區宣布脫離帝國獨立的消息就傳到了首都。
他們還自稱為“TeanabeUnion”。
這個消息一傳出,朝廷頓時就像被捅了的馬蜂窩一樣亂成一團。
心慌意亂的首相看著這一切,心裡卻暗暗鬆了一口氣。
不過,對於皇帝來說,這可真是個讓人擔憂的情況……畢竟他沒有任何實權。
式部領主阿基卡公爵不在帝都,恐怕是因為他事先得到了這個情報,所以早早地就退回到自己的領地去了。
而另一方麵,首相派的人似乎完全沒有察覺,正在那裡引起軒然大波。
順便說一句,攝政王好像也不知道這件事。
唉,這對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矛盾可能比我想象的還要嚴重呢。
式部大人應該已經猜到了原因,不過很可能是因為距離的問題。
帝都卡迪納爾幾乎位於邦達特帝國的中心位置。
從帝都看去,阿基卡地區在西南方向,整個東部地區都是拉烏爾公爵的領地。
這一次,是西北地區的Teanabe地區獲得了獨立。
而且,攝政派貴族的領地大多在西邊,首相派貴族的領地也大多在東邊。
對式部大人來說,這件事就發生在他自己的勢力範圍前。
確實,帝都現在可沒心思進行政治鬥爭了。
順便提一下,帝都卡迪納爾這個位置還有個特殊的意義,它代表著前皇帝去世被暗殺。
因為東南部和西南部(阿基卡地區東側)的領土後來被轉移到了其他國家。
如今,那個即使把政敵的土地交給其他國家也毫無愧疚的首相,為什麼會對這次的獨立危機感到恐慌呢?如果是一般的首相,麵對式部大人的調侃可能還不會覺得有什麼,可這次不一樣。
原因就在於,在Teanabe地區獨立的時候,似乎有“外國”在支持他們。
首先,給予幫助最多的國家可能就是宗教國家托米斯阿西納基。
這個國家之前一直和貝爾比王國交戰,但是因為羅莎莉亞和我的訂婚而停火了。
隨著Teanabe聯盟的獨立,這個國家不再和帝國有直接的聯係。
大家都認為,隨著“TeanabeUnion”這個緩衝國的建立,托米斯阿西納基將會再次入侵貝爾貝王國。
沒辦法,隻能請求貝爾比王國全力以赴了。
然而,這個國家並不是讓首相恐慌的真正原因。
真正引起恐慌的是另一個似乎也在支持獨立的國家,那就是加富爾共和國。
加富爾共和國是一個很複雜的國家。
雖然名字叫共和,但實際上並不是人民當家作主。
換句話說,這是一個“貴族統治、貴族享受的共和國”。
邦達爾特部落和加爾弗部落之間的關係恐怕幾百年都不會改善。
加弗部落偷走了邦達爾特部落的棲息地。
卡迪納爾是邦達爾人建立的,還阻礙了加爾富爾帝國的擴張,導致帝國政府崩潰,後來才成為了皇帝。
在邦達帝國第六代皇帝的時候,還發生了“加富爾征服”的曆史性失敗。
對邦達特人來說,加富爾人就是他們的天敵。
當帝國政府崩潰的時候,這個加富爾共和國其實還是“加富爾王國”。
不過這個國王是貴族選舉出來的,沒有實權。
所以,周邊國家現在普遍都稱它為“加富爾共和國”。
我前麵提到的第六任皇帝愛德華三世時期,它開始完全稱自己為“共和國”。
看來這位皇帝企圖乾涉加富爾共和國《廢王法》的頒布,結果遭到了壓倒性的失敗。
因為擔心遭到反侵略,皇帝將帝國四分之一的土地賜給了他的弟弟,其中包括與加富爾共和國接壤的帝國東北部地區。
他的兒子現在被稱為勞爾大公。
我想說的是,首相拉烏爾公爵的勢力範圍直接麵向加富爾共和國,而Teanabe聯盟的獨立可以理解為企圖分散帝國的軍事力量……換句話說,就是在為入侵做準備。
順便說一句,加富爾共和國本來就是一個遊牧民族,他們的騎兵據說是大陸上最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