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覺得這個數字和蕭景辰的一比有點拿不出手,他不好意思地解釋補充道:
“最近咱們換新辦公地點、添置設備車輛、給你租公寓,後麵還有一個電影項目在前期孵化,到處都要用錢,工作室賬上能動的現金實在不多……”
蕭景辰聞言,不禁莞爾。
他看著林海那副既想慷慨解囊又忍不住精打細算的實在樣子,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
“量力而行即可,有心就好。慈善的本意是錦上添花、雪中送炭,總不能因為做好事而影響了正事。”
林海嘿嘿一笑,心裡踏實下來,立刻拿起手機開始忙碌:
“我這就查一下網上公布的貧困地區學校名單和急需援助的福利機構信息……”
捐款的念頭,並非蕭景辰一時興起的衝動。
早在拿到第一筆堪稱巨款的片酬,並意識到自己身處一個頂尖高收入的行業時,他就在心中埋下了這個想法。
蕭景辰打從心裡認為自己能夠在這個嶄新的世界安穩立足,固然離不開自身的本事,但同樣離不開腳下這片土地所給予的和平與秩序。
作為亂世之人,他無比清楚,這樣的生活必定是無數人民不懼死亡的奮鬥,才能鑄就的和平與繁榮。
他喜歡這個朝代,也心懷一份感激。
若有餘力,他願以一點心意回饋給這個世界。
哪怕隻是微小的一分光、一份熱,也算是給這片喚他而來的人間,溫柔而堅定的一道回應。
無論是在戰火紛飛的大周,還是在這片祥和安寧的土地,蕭景辰希望世界越來越好的樸素願望,一直從未變過。
千裡之外,G縣山區。
夏末的燥熱尚未完全褪去,陽光依舊毒辣地炙烤著這片土地。
鎮子邊緣,一所名為“向陽”的福利院靜靜地坐落著,斑駁的圍牆訴說著歲月的痕跡。
院子裡,幾個孩子穿著明顯短小或洗得發白的舊衣服,在空地上追逐一個癟了氣的皮球。
看書的孩子們,手上的書本頁麵泛黃,有些甚至散了架,被細心的工作人員用膠帶重新粘好。
幾位老人坐在廊下的陰影裡,慢悠悠地搖著蒲扇,目光慈祥地追隨著孩子們的身影。
整個院子打掃得乾乾淨淨,卻處處透出一種捉襟見肘的清貧。
院長姓陳,是位五十多歲的中年女性。
陳媽媽最近愁容滿麵,夜裡常常輾轉反側,唉聲歎氣。
就在一個月前,一位穿著光鮮、帶著龐大團隊的年輕藝人突然造訪,笑容親切地表示要通過私人渠道進行一筆“回饋社會”的慈善捐贈。
陳媽媽喜出望外,孩子們快開學了,如果能有一筆捐款,就能給每個孩子添置一套合身的新衣、一個結實的新書包,甚至還能換一批嶄新的文具和課本。
她懷著無比感激的心情,極力配合著這場她並不熟悉的“表演”。
那個下午,烈日灼人,她組織孩子們排好隊,舉著精心手繪卻難免簡陋的歡迎牌,一遍又一遍地配合拍攝,老人們也在一旁陪著笑臉。
那位被工作人員和鏡頭簇擁著的藝人,擺出各種親切關懷的姿勢與孩子們合影,口中承諾的捐款數額美好得如同天籟。
整個院子都被希望填滿。
折騰了整整一個下午,拍攝終於結束,藝人團隊在一片喧鬨中匆匆離去,留下滿院狼藉和更深的期待。
然而,半個月、一個月過去了……承諾的捐款如同石沉大海,杳無音信。
陳媽媽幾次嘗試著聯係對方團隊,最初還能被客氣地敷衍“還在走財務流程”、“很快到賬”,再到後來,電話再也無法接通,信息也無人回複。
她的心徹底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