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盛的死亡,無疑成為了《紫禁深秋》開播以來最具衝擊力、也最具爭議性的劇情節點。
其帶來的話題和熱度,甚至遠遠超出了劇方本身的預期。
陳凱導演看著網上的數據和熱量,直接樂開了花!
其中有一篇名為《紅牆之內,眾生皆苦》的影評,收到了千萬的評論和過億的轉發量以及討論度,甚至被官方轉發點讚:
【@《紫禁深秋》劇組:
《紫禁深秋》播出至今,有人為魏清茹的隱忍堅韌落淚,有人為皇後的無奈與威嚴歎息,有人心疼貴妃丟失的天真,也有人感慨蘭貴人的掙紮。
然而,縱觀全劇,最令我心頭震顫、難以釋懷的,並非任何一位光彩照人的妃嬪,而是那位身著深紫蟒袍、行走於紅牆暗影之中的禦前太監——蘇盛。
他並非傳統敘事中的扁平配角。
演員蕭景辰以精妙絕倫的演技,賦予了蘇盛遠超劇本的厚度與靈魂。
他會對最底層備受欺淩的小太監伸出援手、給予溫柔淺笑;也會在波譎雲詭的陰謀前,瞬間亮出淬毒的獠牙,冷靜地將敵人拖入深淵。
他八麵玲瓏,遊刃有餘,看似一個徹頭徹尾的利己主義者。
他像一個清醒的旁觀者,睜著一雙冷眼,看著這潭被權力染指的汙水。
他唇邊偶爾會掠過的一絲譏誚,像是在笑這荒唐世道,也像是在笑身陷囹圄的自己。
這樣的人,本該“世人皆醉我獨醒”,明哲保身地在這吃人的紫禁城裡活下去。
可他卻偏偏沒有。
他為了一條微不足道的“賤命”,向著至高無上的皇權發起了一場近乎悲壯的挑戰!
這時,我才知道,他無論躬的有多低,內心竟從未真正將自己當成一個奴才!
一個人卻為了一隻貓而送命,何其荒謬?
蘇盛用他的故事,赤裸而殘忍地告訴我們:在這輝煌的皇權下,人命輕賤如草芥。
所謂的宮鬥,在皇權麵前,不過是一場小醜的戲曲。
除了皇帝本身,沒有贏家!
蘇盛這個角色,徹底打碎了我對後宮所有的浪漫幻想,讓我在他近乎偏執的“不理智”中,看到了最真實、最滾燙的“人性”!
而這一切,若非蕭景辰如此富有感染力和信念感的表演,絕無可能如此震撼人心。
最新劇集中,蘇盛選擇放下一切,轉身走向宮外那扇沉重的大門。
這是不是他的無聲呐喊?
看啊,這上流社會的肮臟與不堪,這無儘的爾虞我詐,隻會吞噬一條條鮮活的生命。
遠遠不如做一個簡簡單單、呼吸自由空氣的普通人來得珍貴!
可惜,他最終還是死在了皇權之下。
若一部宮鬥劇,最終隻讓人沉溺於對算計謀略的津津樂道,熱衷於爭論帝王的雨露恩寵,甚至對“皇帝”這個封建符號產生不切實際的濾鏡,那便與看完戰爭片竟覺得戰爭有趣一樣可怕。
清朝的皇權,本質就是吃人的,所有精妙的算計,在“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八個字麵前,都顯得蒼白可笑。
《紫禁深秋》拍的雖是宮鬥,但蘇盛卻讓我穿透層層羅綺,看到了封建鐵幕對人性的極致扭曲與壓迫。
可以說,若無蘇盛,《紫禁深秋》至多是一部製作精良、情節精彩的後宮複仇傳奇。
但正因為有了蕭景辰飾演的蘇盛,它才得以升華,讓我們看清了宮鬥華麗袍子下爬滿的虱子——那是製度的殘酷,是時代的悲哀,是人性在極端環境下的異化與掙紮。
尤其當他直視女主角魏清茹,發出那句質問:“你為什麼要拜皇帝皇後?”時,我感受到了靈魂深處的戰栗!
通過蕭景辰的演繹,我竟在一個封建皇權最底層的奴隸身上,看到了對階級與神權最直接、最勇敢的質疑與反抗!
或許有人會詬病他此舉不智,認不清自己的位置。
但這不恰恰反襯出這種飛蛾撲火般的勇氣,在這暗無天日的環境中,是何等珍貴嗎?
《紫禁深秋》無疑是我心中迄今最好的宮鬥劇,它讓我們深刻理解,所有人的悲劇,根源不在個人善惡。
而在於權力的壓迫,在於吃人的社會與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