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芝手腳麻利地擺好軟底綢鞋,又拿了一件湖色緞繡菊花紋大氅和手爐腳爐,將雲筠小心攙扶起來的同時又把她裹得嚴嚴實實,力求不讓自家小主感到一絲寒冷。
屋內的炭盆也燒得正旺。
按照原主的份例,炭盆一直燒下去是不夠的,估計茯苓使銀子從內務府買了一些。
這次生病也嚇壞了她們。
古代的醫療技術本來就不太好,一場風寒可以輕而易舉奪走一個人的性命,想要活著最好的辦法就是不生病。
原主這次的病來得實在凶猛,高燒不退好幾日,一向言辭保守的太醫差點都下決斷說活不了了,雖然最後出現了奇跡,但是原主是真的沒了,現在活下來的是她,一個和原主同名同姓的現代人。
但在靈芝和茯苓眼裡就是自家小主過了鬼門關,一定要好好養著,人活著才是最要緊的。
被靈芝攙扶著在屋內走了幾圈,雲筠感覺身體有些微微出汗。
到底還是太虛了。
坐上暖炕,冰糖燉雪梨剛好被放置到了入口適宜的溫度,雲筠用勺子喝了一口。
正好,不太甜。
雲筠一邊吃著,一邊聽靈芝絮絮叨叨地說這幾日的事情。
“鈕祜祿妃娘娘派人送來了一些上好的燕窩和黨參,當時小主正睡著,奴婢便替小主謝了賞,將這些藥材登記入了庫,方便小主取用。”
“小主為五阿哥繡的小衣奴婢已經用香熏過,仔仔細細地收起來了,鸚哥這些時日長胖了不少,開春之後需要少喂一些吃食,小佛堂的供果奴婢每日都更換著······”
原主的兩個孩子,皇三子承慶早夭,皇五子保清如今養在宮外,雖然名義上是皇五子,但在前麵四個哥哥都夭折的情況下,他就是實際上的皇長子。
此次生病也是因為這件事。
五阿哥保清養在宮外,雖有消息傳來說他身體健康,但原主自從滿月之後就從未見過他一麵,再加上如今五阿哥虛歲也快要六歲了,到了進上書房讀書的年紀,但皇上那裡一直忙著三藩的事情,已經多日不進後宮,對此也沒有個準話。
雖知道皇上不至於將自己孩子徹底忘在宮外,但養在宮外不曾見過的孩子又能讓皇上有多少父子情誼呢?
說後悔倒是不至於,當初送五阿哥出宮她也是同意了的。
隻是關心則亂,一旦起了頭,思緒就不可控製地滑到了最糟糕的可能,越想越憂愁,病倒了。
至於小佛堂,有一部分是上行下效。
如今太皇太後和皇太後都愛禮佛,慈寧宮和壽康宮裡都供著特地請大師開過光的佛像。
後宮裡的兩座大山喜歡禮佛,後宮裡的妃嬪自然也有模有樣地學著,有條件的就空出一間耳房當小佛堂,沒條件的也在屋裡供奉了一尊,時不時抄些佛經以示虔誠。
畢竟萬一哪天因為禮佛禮得好就入了皇太後和太皇太後的眼了,這事也說不準嘛。
原主的佛堂很大一部分是給早夭的承慶設的。
想起記憶裡那個剛會喊額娘的孩子,雲筠感覺心口絞緊,悲傷的情緒綿延不絕。
她輕聲道:“給小佛堂供一卷往生經吧。”
靈芝知道自家小主想起了承慶阿哥,此時恨不得給自己的嘴巴兩巴掌。
小主本來就大病初愈,身體不太好,自己又白白惹小主傷心,這不是徒傷小主心神嘛?
她可聽茯苓姐姐說了,這幾日要好好哄著小主,不讓小主勞心勞力的。
靈芝緊急轉動腦筋,終於想了個話題,“小主喝了幾日白粥,想必口中寡淡得很,奴婢問過太醫了,可以用一些清淡的吃食,小主可有什麼想吃的?”
清朝這方麵有些不人道,認為生病的人應該少膳食,先餓幾頓,或者隻吃白粥。
萬幸延禧宮如今沒有主位,鈕祜祿妃也沒有那個空閒來管這些小事,不然一病,送來的膳食隻有白粥,估計她沒有被病死也被餓死了。
清朝一天隻有兩頓飯,早膳一般在早上六點到八點,晚膳在中午十二點到下午兩點,這兩頓是正餐,其餘時間也有點心、果品等供應,當然,一般都是點份例之內的東西。
按照雲筠如今的小福晉份例,每日可以有豬肉六斤,陳粳米一升二合,鮮菜六斤,白麵二斤,白糖二兩,香油三兩五錢,豆腐一斤八兩,粉鍋渣八兩,甜醬六兩,醋二兩,茄子六個,王瓜六條,每月有羊肉十五盤,雞鴨共八隻。*
而且這還是連著伺候她的人一起的。
若是想吃些份例外的吃食,要麼有寵有地位,膳房自會上心有孝敬,不然,就乖乖使銀子吧。
想著記憶裡膳房那些五花八門的吃食,雲筠打起精神,一時間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她從記憶力挑挑揀揀了幾樣常吃的菜:“既然太醫說了要清淡,就要山藥南瓜小米粥,清蒸鱸魚,白灼菜心,攢絲鴿蛋和燕窩溜鴨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