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廂內。
李禮非常無奈,因為店實在太小,私密性極差,他隻能一直戴著墨鏡。成名之後,生活實在太不方便了。
此時,電視中,李禮再次入畫:“《狗十三》這部影片,拍攝製作完成於2013年,塵封5年後,終於在今年12月7號全國放映。
關於影片塵封5年,所謂的封殺傳聞不過是謠言,不過是導演‘捂盤惜售’擇機上映的手段。
該片講述了13歲的少女李玩在父母離異後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父親為了與女兒和解並拉近距離,送給女兒一條狗——愛因斯坦……”
咯吱,包間的門又開大了一些,服務員端著盤子走了進來,目光卻不停地向廳內的電視瞄去,電視中的主持人明顯太吸引她了。
餐盤放下,服務員又瞥了瞥李禮,咦,這輪廓、這臉蛋、這嘴唇……簡直一模一樣啊!
服務員又扭頭看了下電視畫麵,然後再次凝視李禮,繼續再看電視,凝視李禮……
她突然大叫一聲:“你是李什麼?!”
李什麼?
李禮哭笑不得!
“天啊!怎麼可能啊!”服務員驚喜萬分!
唰!唰!唰!
好幾道目光射進了室內,還好李禮坐得偏一些,目光沒落在他身上。
李禮連忙舉起手指,“噓噓噓!”
“懂懂懂!”服務員突然恍然大悟,“李老師,太高興遇見您啦!”
李禮要崩潰了,低聲道:“噓!噓!噓!!”
“我家孩子在學校學習怎麼樣?沒讓您費心吧,李老師?”服務員挑了挑眉。
謔,好機智!
宋曉東等人暗自叫好。
聞言,那幾道射進包廂的目光,收斂了回去。
李禮儘量變換著嗓音道:“嗯,學習還成,但早戀這個問題有苗頭了,你們當家長的一定要引起注意。”
張小東:“噗!”
溫暖:“……”
“呃……好,李老師您吃著!”服務員非常無語。
電視裡,節目在繼續:
“《狗十三》這部青春片沒有甜得膩牙的愛情、沒有虛無縹緲的夢想、沒有離家出走、沒有打架鬥毆、沒有和後爸後媽的直接衝突……更沒有墮胎!
這樣一部嚴重“不合格”的青春片,在《小時代》《左耳》《梔子花開》《青春期》等多部國產青春片中顯得格格不入。
《狗十三》對於很多人而言太過真實,太過熟悉,整個觀影過程中,我們年少時光中似曾相識的回憶被成功喚醒,我們仿佛也在重曆青春歲月,一窺自己成長過程中的被迫順從與無奈妥協妥協。
仿佛我們每個人都能在《狗十三》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畢竟,誰的青春沒受過傷?
我們在家長的意誌下扭曲成長,放棄了個人愛好、放棄了基本的純真,甚至要放棄誠摯的愛情,隻是因為那句“為了你好”。
影片最大的成功之處是克製,在劇情、情感上的克製。劇情圍繞著“愛因斯坦”的丟失而展開,通過處處對比和前後呼應,向觀眾展現了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以及華國式家庭之愛對孩子人性和天分的扼殺。
但我們慶幸地沒有看到繼母對李玩的敵對,心懷重男輕女思想的爺爺奶奶,對李玩也同樣充滿了親情之愛……
雖然沒有了強烈的戲劇化衝突,但正因為劇情的克製和情感的收斂,這種與我們大多數人高度雷同的生活景象,才更加能引起我們的心靈共鳴。
對於一部影片的內容分析,我們需要在多維度多視角上進行。此片,更應如此。”
接下來,李禮從李玩、家長等視角開始切入分析。
站在一個13歲親情缺失的孤僻少女的角度來看,她在家長的“要懂事”“為了你好”等等的強權下的一次次被迫妥協,讓我們看到了華國式家庭以溫情之名對孩子成長的粗暴乾涉。
而站在父親的角度,父親真的是完全不合格的麼?也未必!
李玩父親想辦法討女兒歡心,儘量讓女兒融入新的家庭,這是父親維係親情的努力。酒桌上的巴結奉承和對女兒的屢次爽約身不由己。
打了女兒時的潸然淚下、知道狗絕食而死時的遺憾和自責、接到前妻電話時的徹底崩潰大哭……這個對女兒深有歉意的父親,和天下千千萬萬個父親並沒有什麼區彆。
李禮又談到了影片中一個出彩的角色——李堂。
李堂在知道男友移情彆戀堂妹李玩的時候,沒有大哭大鬨,沒有割腕自殺跳樓尋死等大家腦海中提前蹦出來的任何劇情,她反而瀟灑地放手,一切過眼雲煙。
這種有彆於爛俗青春片的劇情設計,出人意外,讓人印象深刻。
……
電視中,節目的點評進行著。
李禮的微信響了,老媽的視頻通話。
李媽:“兒子,你姑姑來家了,跟你姑姑說兩句!”
姑姑:“你小子可真行,跑100多公裡去吃飯,真有你的!我們看你節目呢,明天啥時候回來?”
李禮和姑姑聊天,其他人目光依舊透過門縫看著電視機。
節目:
“李玩不停地在放棄、退讓,在向成人世界妥協,她變得乖巧聽話,處處討人歡心,失去了自我……她漸漸地活成了家人心目中的樣子,所有人都開心了,隻有她依舊鬱鬱寡歡。
影片的結尾,當她偶遇“愛因斯坦”時,她選擇了放棄相認。
那一刻,她真正進入了充滿欺騙、虛偽和謊言的成人世界。
影片在弟弟學習滑冰的畫麵中結束了,弟弟踉踉蹌蹌,反複掙紮,接下來,他是不是也到了承受家庭之愛的階段了呢?
有人說,每一場成長都是凶殺案,又有多少人被親情的利刃割傷過呢?
《狗十三》這部影片所折射出的華國式教育的弊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反思。
在教育孩子上,我們或許應該有適當的改變。希望父母們教育孩子不要一味縱容,但也要傾聽孩子的心聲。
你們想給的,未必是孩子們想要的,你們認為對的,未必是適合孩子的!
最後,希望我們曾經受過的傷害,不要在下一代身上重演,從而陷入莫比烏斯循環中。”
李禮此時正在和姑姑視頻通話呢,但見櫻桃突然蹦到了媽媽懷裡,指著客廳裡的電視屏幕道:“媽媽,聽見沒有聽見沒有?要傾聽我的心聲!”
李媽:“你有什麼心聲?”
櫻桃嘟嘴:“我要吃煎粉!!”
李禮哈哈大笑之際,目光瞥到了沉眉低頭心事重重的蘇燦,她的情緒好像不太好。
《狗十三》的點評之後,廳裡的觀眾們談論聲一片:
“這部片子裡打孩子太輕了,我爹小時候打我,皮帶都抽折了!我爸傷心好幾天。”
“畢竟打的是親生兒子嘛!打在你身上,痛在父親心裡啊!”
“屁啊!我爸是心疼他LV的腰帶!”
……
“爸爸,我不愛學鋼琴,我想跳舞,你不能強迫我!主持人都說了,要問問孩子的意見!”
“不用問你們小孩的意見,小孩子不是人!”
“……”
……
節目繼續:
最意外驚喜喜劇片:《一出好戲》;
最佳劇情喜劇片:《我不是藥神》;
最佳懸疑、犯罪片:《暴裂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