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演員》節目idea的誕生、節目的大體框架、比賽規則的製定,邀約嘉賓的工作進行,都是在極短時間內籌備的,並且在欄目組尚未正式成立之前,一些工作已經小範圍內推進了。
這顯得有些反常規,有些操之過急,完全沒有遵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常規流程。
國內市場並沒有純粹PK演技的綜藝節目,這是吉森衛視的一次重大機遇,台裡急於搶先登陸。
跟著副台、俞總走進《我就是演員》辦公室,隻見宋東正在像模像樣地指導工作,他春風得意,派頭十足,和在《觀影指南》的時候截然不同。
30歲便坐到了副製片位子,宋東年輕有為,誌得意滿。
而且,根據俞婭的工作習慣,她一般隻會親自執掌新欄目組幾個月而已,之後便會提拔下屬接任製片人崗位。
也就是說,基本可以確認,《我就是演員》如果有第二季,而宋東在副製片位子上表現突出的話,那麼明年第二季他極有可能會直接負責整個欄目組。
宋東美的啊,乾勁兒十足。
“王強,王楷要跟進,一定要在10天內敲定他……孫媛,你說什麼,那個主持人王健健也要來參加咱們節目?先含含糊糊穩住他,稍後開會研究研究……喲,俞總、副台、李老師!”
李禮目光往辦公室內一瞥,但見全是台裡各個欄目組最精英的職員,抽調出台裡的中堅力量來組辦新節目,可見台裡的重視程度。
……
會議室,眾人落座。
俞婭位居首位,李禮、副台坐在一旁,其他人等依次排開,會議開始了。
今天這場會議,基本上就是對一些節目細節的推敲和製定,以及之後的一連串的宣傳活動的安排,也包括廣告招標會的舉行時間的確定,等等。
今年過年是2月4號,根據之前台裡製定的計劃,農曆新年前要安排第一期節目在黃金檔播出,先試試水,再根據網友反饋,趁著過年假期調整節目方向。
2月4星期一,全國春晚播出時間,2月3號星期日這晚,是地方衛視五台聯合播出地方春晚,《我就是演員》第一期節目隻能安排在1月27號周日這晚。
所以,1月20號左右就需要錄製第一期節目了,此時還有20天的時間,受邀演員隻確定了幾位而已,節目籌備的時間極其緊湊!
會議內容很多,但依舊是俞婭的風格,快刀斬亂麻!
一個個問題得到共識,但在是否開辟素人報名通道上,大家意見並不一致。
有人說演技PK的舞台,素人的演技沒有說服力,有人說明星平台,大家的關注點在明星身上,誰願意看草根?
當然也有很多人讚同開通素人通道。
這個問題已經爭執很久了,台裡也在猶豫。
“小禮,你怎麼看?”副台問道。
李禮道:“我個人認為應該開辟素人報名通道,首先,什麼叫新聞?有個人人皆知的經典比喻,人被狗咬死了,這叫悲劇不叫新聞,人把狗咬死了,這才叫新聞。”
辦公室內笑聲一片。
“大家彆笑,就是這個意思,這個例子雖然有些難聽不合適,我也沒找到更形象的例子來說明。
從傳播學和看點上講,王楷的演技把高媛媛比下去了,在情理之中,隻是一般娛樂新聞,如果一個沒學過表演的素人把高媛媛秒了,這是可以登頭條的!
有些節目,為了爆火,隻能不停地炒作刻意製造爆點新聞,而咱們節目隻要設置得當,演技之間的碰撞就有可能形成爆點新聞,比如說,素人秒高媛媛。”
王強道:“李老師您說得倒是沒錯,但這隻是理論上的,實際情況中,素人的演技能PK過這些演員?一旦達不到咱們預期中的效果,那豈不是,素人的存在沒有任何意義了?”
李禮不同意,搖了搖頭:“素人的演技真未必不如演員,而且素人存在的意義並不僅僅是挑戰成熟演員,更是在圓普通人的明星夢!
一個素人站在舞台上,他和觀眾的距離是零的,觀眾們有天生的親切感。
而且,素人出現在舞台上的話題度極高,而且更容易爆火,但明星們參加咱們節目,勝敗對他們很多人來說沒有什麼決定性影響。”
夏雪問道:“李老師,您覺得素人的比例應該是多少呢?”
李禮道:“每期一人,絕對不能超過兩個人。不能讓流量和話題分攤在太多人身上。”
……
關於素人通道的問題,大家激辯討論後,舉手表決,最終通過。
所有問題敲定後,已經到了下班時間了。
會散。
李禮快步跟向俞婭,說是快步,但當他追到俞婭的時候,已經到了電梯處了。
“領導!”
“嗯!”俞婭摁了下電梯按鈕。
“咱們《我就是演員》我感覺,應該會迎來收視奇跡!”
“你也這麼認為?”
“嗯嗯嗯!”李禮連連點頭,然後便準備向領導送上一番深情的感激。
就在李禮醞釀情緒的時候,“咯吱”,電梯門開了。
俞婭瞥了他一眼,“你有事兒?”
“也沒什麼事兒!”
“嗯!”
下一秒,俞婭走進了電梯,摁了按鈕,電梯門瞬間合上了。
“誒,領導,我……哎!”
電梯上的數字不停地往上蹦,8、9、10……
李禮收回了手,無奈地搖了搖頭,風一樣的領導啊!
算了,這份感激之情暫且存在心中吧,也許說出來也就俗了,以後事兒上見吧。
傍晚。
李禮車子剛開進小區,隻見順豐的派件員拚命地向他擺手,“李老師,您快遞。”
李禮下車,接到手裡掂量了一下,還挺沉。
“李老師,這個保價了,可能是貴重物品,請您驗收。”
“好!”李禮說罷,突然想起了鳴冤、內衣和房卡,然後立馬搖了搖頭,“呃,不用不用!”
“您還是驗一下吧,畢竟是貴重物品。”
“不用不用,沒事兒,師傅你放心,出問題和你們無關,我有急事兒,就不驗了。”
“那李老師我走了。”
“恩恩,再見。”
李禮說罷,拿著快遞走進了單元門,片刻後,又鬼鬼祟祟地走了出來,坐進了車裡。
又是哪位粉絲的禮物呢?又是什麼辣眼睛的禮物呢?
李禮拆開包裝,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裡麵是一條圍脖。
李禮抻開圍脖看了看,樣式漂亮,手工極好,他特彆喜歡。
盒子底下有一封信,署名是焦樺靜。
焦樺靜不是《狗十三》的編劇麼?
展開信件,原來是一封熱情洋溢的感謝信,表達她對李禮推薦《狗十三》的感激,並親手織了這條圍脖。
上次節目是【2018年度電影盤點】,但自節目之後,李禮和同事們基本沒關注《狗十三》的後續情況,畢竟最近這一周實在太忙太忙了,各種工作和活動擠占了所有人的時間。
信中說截止昨晚,《狗十三》的網絡點擊量已經破5百萬了,所有主創都沒想到在票房上以5000來萬草草收場,沒想到在網絡上竟然意外地有了很大起色。
焦樺靜代表導演以及所有主創人員對李禮表達謝意。
《狗十三》在網絡上日漸走紅,的確有李禮推薦的功勞,但李禮一個人沒有這麼大的能量,能為《狗十三》在短短5天時間內帶來500萬的播放量。
李禮真正的作用是,在網絡上引起了《狗十三》的話題討論,然後,各路大V甚至明星紛紛在微博上推薦這部影片,《狗十三》這部影片便在眾星捧月中被捧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