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
“罷演!”
……
台前台後議論紛紛,因為這部《霸王彆姬》太經典,同樣因為這部劇對王楷來說簡直達到了天時地利人和!
目前這種情況對李禮來說困難太大,挑戰係數太高。
如果不是因為手裡有複活權,章紫怡一定不會派李禮去挑戰,不過她手底下剩下的三位選手,除了李禮還尚存渺茫的希望,另外兩位連希望都沒有。
很快,三部戲的演員各自聚集在了一起。導師、指導老師等人穿梭在各間休息室內,給予選手們指導和意見。
李禮、王楷、王小晨三個人在一間休息室內,他們支著下巴思考著劇本。
《霸王彆姬》完整版171分鐘,劇情恢弘跨度極大,但舞台劇隻有20分鐘的表演時間,想要表達一個完整的故事,就必須要重構劇本。
曆期節目中,除了李禮外,其他劇目基本都是隻演一部劇中的某個片段,沒有人試圖講述整個故事的,因為在緊促的時間內,劇本根本來不及調整。
不過,李禮一向有能力在最短的時間內構建出新的劇本,這種能力其他選手隻能望洋興歎,他們可沒有三個月內敲壞兩個筆記本鍵盤的能力。
此時,李禮端著下巴皺眉沉思,王楷、王小晨同樣也端著下巴,他們目光灼灼地盯著李禮。
這種態度很明顯了,重新構建劇本的事情,完全落在了李禮的肩膀上,他們二人等著吃現成的呢。
章紫怡和陳楷歌這時候已經悄悄來到了休息室的門外,他們透過縫隙望著室內,但沒進去。
陳楷歌道:“這組在劇本上不用指導。”
章紫怡笑了,“咱們不打擾,就是最好的指導!”
“讓李禮把劇本重新寫出來,咱們再進去囑咐囑咐吧,不過,李禮為什麼每次都要重構劇本,而不是直接演一個片段?”
章紫怡有些欽佩地道:“李禮解釋過,他想講述一個圓滿的故事,這個故事哪怕隻有3分鐘,它也應該是有起承轉合的。”
“這個年輕人對待任何事情都很認真啊,走,咱們去其他組看看。”
……
門外兩位老師剛走,李禮便打開了筆記本,以迅捷的速度敲擊著鍵盤。
王楷、王小晨圍在一旁癡癡地看著,半晌後,隻見李禮點擊了保存,他問道:“你們,不會也沒意見吧?”
王楷:“沒意見!”
王小晨:“當然沒意見啦!”
……
李禮每次重構劇本,把每一位選手的戲份都安排得很到位,雖然戲份或多或少,但都有展現自我風采的機會,厚此薄彼這種情況重來沒有,畢竟這是競技場,還不是真正拍影視劇。
因此李禮很受選手們喜歡。
將劇本打印了幾份後,李禮道:“你們熟悉下台詞,我去排練廳緊急特訓一下。”
留下王楷、王小晨背誦台詞,李禮離開休息室後,快步奔向排練廳,他邊走邊問工作人員,“京劇指導老師到了麼?”
“李老師,指導老師馬上就去排練廳,我已經通知了。”
“究竟誰啊?”
“我也不知道。”
李禮走進排練室不到兩分鐘,一個70歲精神矍鑠的老人走了進來。
溫暖陪在老人身邊,她離老遠便介紹道:“李禮,這是著名京劇大師李薇康先生。”
李薇康是一位女士,稱呼先生是對有很高成就的女性的一種尊稱。
李禮忙快步迎了過去,鞠躬道:“老師好,晚輩李禮很榮幸能得到您老的教誨。”
“你好你好!這小夥子形象氣質倒是和程蝶衣很搭哈。”
溫暖在一旁巧妙地介紹道:“老師可以說是電視前的觀眾朋友們家喻戶曉了,京劇界的泰山北鬥,老師不僅僅在京劇上成績彪炳,還憑借電視劇《四世同堂》獲得過金鷹獎最佳女主角呢!”
“嗨,陳年舊事了。”老人目不轉睛地看著李禮,道,“這孩子的確適合演程蝶衣,唯一一點是時間太短了,不知道能掛上幾分氣質,咱們抓緊排練吧,儘量在舞台上做到舉手投足間有那麼一些京劇味。”
“麻煩老師栽培了。”
老人想了想,“時間太短了哈,我就直接講解電影《霸王彆姬》裡麵的幾段戲劇吧。這部電影裡最關鍵的曲目就是《霸王彆姬》,《霸王彆姬》這個曲目的來曆你知道吧?”
李禮點頭,“知道,最初由清逸居士根據昆曲《千金記》和《史記·項羽本紀》編寫而成。共四本。1918年,由楊小樓、尚小雲在京城首演。1922年2月15日,楊小樓與梅蘭芳合作。齊如山、吳震修對其進行修改,終更名為《霸王彆姬》。”
老人很意外,“喲,你這都知道。”
溫暖道:“老師,他是影評人,對電影研究得很透徹。”
老人明顯並不了解李禮,她道:“哦,那時間緊迫,我先給你表演一段《霸王彆姬》,你先感受感受,然後我再跟你說裡麵的細節。”
老人雖然已經70了,但身體非常健康,舉手投足間大師範兒儘顯,嗓子雖已滄桑,但仍見巔峰時期的影子。
《霸王彆姬》中的一小段表演完,老人剛要開口向李禮分析其中的精妙之處,卻見李禮已經撚起手指模仿上了。
他一邊儘量模仿老人的肢體動作,一邊小聲唱道:“自從我,隨大王東征西戰,受風霜與勞碌,年複年年。恨隻恨無道秦把生靈塗炭,隻害得眾百姓困苦顛連……兵家勝負,乃是常情,何足掛慮?備得有酒,與大王對飲幾杯,以消煩悶……”
一旁的老人怔住了,當李禮模仿完畢後,老人手指有些顫抖地指著李禮,“你……你……”
溫暖:“老師,他過目不忘。”
老人驚訝地問:“過目不忘?”
“對,過目不忘!”
“難怪啊,已經模仿了七七八八了,你過目不忘就好辦啦!”老人非常驚喜,“我給你講講其中的細節啊。青衣表演的特點是以唱功為主,動作要穩重,幅度不要太大……”
老人邊給李禮示範邊道,“還有,念白一般都是念韻白,不念散白,知道什麼是韻白麼?哦,這也知道?!……”
將這段戲講解了一個通透,老人道:“你在模仿下。”
李禮微微閉目沉澱了一下,又將老人剛剛的示範模擬了一遍,當他結束之時,隻見老人的瞳孔都放大了。
“老師,我現在怎麼樣?”
“天啊!活久見啊!”
老人的一聲感慨,把眾人逗得前仰後合的!
老人又道:“現在模仿得八八九九了,糊弄觀眾沒問題了。我再給你糾正糾正!”
又精細地講了一遍,李禮再次模仿,這回老人的表情已經呆滯了。
“怎麼可能?怎麼可能?”老人重複了兩遍後,又疑惑地道,“不應該啊!”
李禮問道:“現在如何?”
“九九十十了,有一些瑕疵,但不資深的戲迷聽不出來!”
“那您再費心糾正糾正。”
當第五遍指導和模仿結束後,老人一把拉住了李禮的手,“孩子,我收你做我關門弟子!今天的華國京劇界,就缺你這樣的天才啊!”
其實很多行業都缺李禮,比如說李爸的汽車行業,老媽的外語行業(尤其是挪威語),又比如現在的京劇行業。
李禮好奇地問:“老師,現在達到什麼水平了?”
“十十十十了!”老人激動地道。
其實李禮的模仿沒達到十全十美,畢竟李禮是純粹憑著天賦來模仿,雖然神態、形態已經極度接近,但畢竟是模仿。而且台上10分鐘台下十年功不是玩笑話,李禮沒有基礎便不能達到大師的水準。
但是,對於靠著模仿便在短時間內達到準專業級彆的水平,這個戲劇天才讓京劇大師激動得無以複加,拉著他的手就要收他為徒。
李禮,有些受寵若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