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一股七彩功德,卻整整有五百萬之多,比起當日臨江治水,還多上二百萬,方信略一思考,就明白了,這是改造天地,自有道法,恩澤綿長,比單純的治水工程,還要深厚上許多的緣故。
方信一人就拿了三百五十萬功德,儘收入世界珠內。
而下麵萬許妖族和靈鬼,也得一百萬功德,人人都得百數功德。這種功德,非是人道功德,而是天地功德,這百許功德雖然不多,但是卻可使這些妖族和靈鬼,以後獲得一些入門機緣。
而還有五十萬功德,卻落於各地出人的神祗,包括七女、餘雪、蕭冰,它們或拿到數千功德,或拿到數萬功德不等。
計算完畢,已經是殘月掛樹,啟明星耀,一些鬼類就不耐朝陽,方信於是說著:“你等各回居所,以後等著召見。”
這些妖族小鬼,拜著,退了下去,一團妖風陰風而過,片刻之後,上萬妖族都消失不見。
唯餘七女和餘青在場,見方信不動,她們也隻有不動,卻不知方信為何還要等待。
東方現出曙色,一輪朝日徐徐升起,山中本來靈氣就比平原充足一些,這時更是絲絲微弱的靈氣徐徐上升,晨霧迷蒙。
餘雪平時就積善積德,這時參與此事,也得二萬功德,頂上已經祥氣而生。
七女平時受為陰神,也有功德,也各得一萬,靈體卻極是凝聚,宛然水晶一樣。
方信默然不語,半畝清光照耀,那朝陽之光,一照到這裡,就被同化為清光,點點落到餘雪和七女身上,它們一感覺,就不由大喜,閉目連忙吞吐。
等到日照中午,方信才睜開眼,七女雖然受封神職,能與日光下行走,但是畢竟是陰神,在中午太陽下就有些問題,不過有著清光照耀,卻什麼問題也沒有。
他這時立於一處山崖,向下看去。
此方世界,和好幾個東方文明的世界,有著連接,在那些世界裡,甚至把此處當成天界,不過,身在此界的百姓,可不會如此想。
此方世界,有九州之地,是以名之神州、次州、戎州、兗州、冀州、台州、濟州、薄州、陽州。
九洲各其廣大,列國無數。
而大地之上,青空星鬥之處,才是真正的天庭所在,那些世界飛升之地,實際上是指上麵天庭。
有三千六百五十顆星辰,都有星君,位地仙,而其中一些主星,又是天仙位,地位堪比王,至於各星鬥的主事,那就是一方帝君了。
這就是東方神話世界的主力了,和許多世界有著複雜聯係,集許多世界的精英,才有著如此的規模。
方信默默的想著。
突地,臨江水府方向,猛的起了風雨,於空中結出五彩,隱隱有著龍虎之形。
那十三個道者,還沒有離開,各向望去,神態不一,這就是人仙之階,又有一人成就人仙,踏入真正殿堂。
看見了這個,方信終於露出一絲微笑。
得剛才天地功德之助,至於五行運轉,五階大成,是以超脫凡世,蕭冰終於達到了。
一門三聖域,嘿嘿,在主世界,隻怕也是獨一的份了。
默默遙感,方信收斂了笑意,期待著望著。
“轟”,遙遠之處,隱隱傳來悶雷之聲,片刻之後,一道金光如彩虹一樣落下,一落下來,一分為三,其中四成,向著方信飛來。
老道猛的睜開眼,露出不可思議的神色:“為何又有如此大功德?”
十二道者更是麵麵相覷,甚至露出羨慕和嫉妒的神色。
方信神色不動,今日正好也是東水治水成功,這次朱新出力甚大,功德至公,雖然圖紙儘按照方信所作,但是方信也隻得了四成。
總數三百萬,方信得了一百二十萬,而朱新一人就得了八十萬,其它百萬功德,各賞給有功之人,也是功德如雨。
七女因當年探測地形之事,也有功勞,也得了一些細微功德光,每人數在三千。
這有一百二十萬,方信就沒有收到世界珠內了,半畝清光照耀,金光就混淆在其中,一時間,清光中宛然金線,刹是好看。
方信默運,清光雖是一片,本質卻生生流動,每流轉一片,那功德金光,就漸漸被吸取入內,轉化成了清光,半小時後,金光儘去,清光大漲。
方信此時,這清光已得二百八十萬功德,離三百萬功德隻有一些差距,清光受此功德,徐徐擴大,竟有一畝之大。
老道見此,這才大驚失色,說著:“原來竟然是功德清光!以後此人不可為敵!”
“師父,這又是何意?”
“這是天仙之中,也罕見的功德清光,以功德為質所製,一旦功成,卻是萬劫不入,你看這清光照耀,這要多少功德?我脈自祖師七代以來,整派積累功德,雖然超過此人,但是畢竟是一門百人,數千年的積累,安能與之為敵,而折損在這裡?”
說著,老道毫不掩飾的瞪了後麵一男一女一眼,這兩人隻得應是,退後一步,等了片刻,又不甘心的說著:“師父,可是此人擅改天命,這崔國原本運數中,可沒有這個朱新,而原本宰相和太尉,也要六年後才氣消運散,如今提前了六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遙看遠處,白氣衝天而起,裡麵帶著金光,卻比剛才更是盛大。
“是啊,這就是你查出當日破壞你殺蛟的水伯,報於我知,我思考之後,同意前來的原因,就算此人是水伯,改了天數,也可討伐,隻是……”老道搖頭歎的說:“彆說現在他已經成就功德清光,就是不成,天不降罪的話,我們也難以插手。”
“是……”這兩人隻得應著。
而在東水,下麵民工歡呼著,又期待著望向著趕過來的朱新。
“主上,真的要發民工十畝田?”最後一道工程完成,單是東水,也可增七十萬畝良田,統計田畝屬官李勳,就打了一躬,問著。
李勳是心腹,與數字計量上,很有一手,隻是氣量就狹小了一些,朱新聽了,隻是淡然一笑,說著:“虧你還一直計量,如不是先頭有授田的例子,這些民工能下死力?三年就完成了?沿途開山下水,多辛苦多危險你看在眼中,如果我今日不給,下次再治水,能有這效果?”
李勳隻得應是,後麵一排,是臨時調來的三百名計量官員,三人一組,就著文書,開始發放田畝地契了。
二萬民工歡喜跳躍,他們本來就編製嚴格,五人一伍,十人一隊,五十人一甲,二百五十人一營,分成八十營隊排著領著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