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越學派勢頭迅猛,第二代就已經青出於藍了。
反而第三代最近幾天沒什麼表現,老是在修車。
打獵的同時少不了吊古尋幽,秦函穀關自然要造訪一番。
至於楊仆建的漢函穀關和許褚建的魏函穀關,這倆山寨貨就沒必要特意走一趟了。
曾經的天下雄關如今破敗不堪。城樓垮塌,關牆雖在,磚縫裡卻是野草叢生,那些“捐甲徒裼以趨敵”的銳士的營房已成蛇蟲鼠蟻的歡場。
山風吹過,陣陣哀鳴,猶如萬箭穿身的勇士發出最後的怒吼。奈何!山依舊,關猶在,黃河卻已北走。
王大衛裡裡外外逛了個遍。跟同行之人站在關牆上四下張望,尋找紫氣;
順便推測,老子是被關在哪間房裡寫的《道德經》;
再猜一猜,門客半夜雞叫的時候,孟嘗君正蒙頭蜷縮在哪個犄角......
儘興之後,準備離去。王大衛回首慨歎:“百二秦關啊!”
眾人問是什麼意思。王大衛解釋:“就是說這座函穀關易守難攻的意思。一百個人進攻,派兩個人防守就夠了。”
眾人“哦”過,也沒過多表示,董小娘子卻問道:“聽著像是從詩句裡截取出來的四個字,公子有整首詩嗎?”
王大衛讚道:“厲害啊!不過不是詩,是對聯。
上聯是:有誌者,事竟成,破釜成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下聯是: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這下熱鬨了,響起一片讚美之聲。王大衛趕緊表示:我抄的,作者姓蒲。
你說不是就不是吧!姓蒲的是楚人還是越人?反正肯定不是秦人和吳人。
王大衛無奈地回答:“齊人。”
同時心裡卻一陣高興:三個女生的《西遊記》快要看完了,肯定堅持不到秦州,也就到長安。
王大衛正愁不知道該怎麼辦呢,現在有主意了。
《聊齋》好啊!隻能白天看,堅持到秦州絕對沒問題。
王大衛計算錯誤,《西遊記》連潼關都沒堅持到。幸好逛了一趟函穀關!
潼關比函穀關險要得多。黃河北移,函穀關廢棄之後,潼關就成了這條東西通道上唯一的關隘。
北臨黃河,南依秦嶺,一條夾路直指關城。
潼關建在高地上,夾路是一條長長的緩坡,長得阿黃都不樂意拉車,王大衛死說活說開出三倍的“代價”才最終說服了它。
車隊穿關而過。潼關是軍事重鎮,對他們這麼大規模的民間旅行團恕不接待。想接也沒地方,給錢......也不行,真沒地方。
但是潼關以西卻有很多客棧。在李成的安排下,投宿、吃飯,然後接著逛,目標——潼關。
回到關牆下,這幫紈絝吆五喝六,把家世一擺,眾人順利登上高聳的城樓。
揮斥方遒,指點江山,一個個都是祖宗附體,大殺四方。
王大衛極其不合時宜地說道:“你們知道,守潼關,其實隻有兩成的成功率嗎?”
喜歡歡樂宋請大家收藏:()歡樂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