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黃再次加速,突破封鎖。
王大衛追上王舜臣的馬隊,還順手擺了一個豎起中指的手勢。
開玩笑,大幾百的皮室軍都攔不住我,你們這幾個臭番薯、爛鳥蛋算個屁。
來到王舜臣身旁,將滑輪弓遞過去。王舜臣接過弓,嘟囔了一句:“怎麼才想起來?”
還能不能愉快地聊天了?這話讓我怎麼接?
好在也不用接。王舜臣隨即發布命令,王大衛覺得他是在主動挑釁,不過對麵沒接招,主動避戰。突然出現的王大衛讓對麵心生警覺。
雖然避戰,但這種行為本身就會喪失先機。王舜臣抓住機會,連續壓迫對手,占取主動。
終於,逼得對麵避無可避,被迫應戰。而本方已先取優勢在手,兩波齊射,收獲不菲。
王舜臣則趁機連射五箭,然後將滑輪弓還給王大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就成了?你射著啥了?
隨後,王大衛就看到了成果,敵軍的反應速度明顯慢了下來。
王舜臣完全占據主動權,每次都是他主動發起進攻,而敵軍隻是被迫應對。
看來對麵的將領不死也是重傷啊!
優勢漸漸擴大,王舜臣接連下令,將敵軍的隊伍拉扯成一條長龍。勝機已現。王舜臣帶隊直撲長龍中腹。
還沒接戰,長龍自動斷成兩截。前半截拉得更長,後半截則撞成一團,人仰馬翻。
王舜臣繼續下令圍攻前半截敵軍,又是幾波齊射之後,敵軍潰散,四處逃命。大多數人頭也不回地直接進了山。
改變方向,回頭撲向後半截敵軍。直到此時這些敵軍仍舊毫無反應,亂糟糟地擠在一起,大概是在投票選領頭的吧!
見王舜臣回軍,乾脆落荒而逃。隻有二、三十騎逃向中軍,引起一陣慌亂。
就在王舜臣撲向長龍中腹的時候,另一場戰鬥開始了。
王昇率領老兵壓向敵軍左路。老兵出馬,氣勢如虹,五十匹馬整齊劃一,高速衝鋒。仗著馬速和硬弓,提前發起一波齊射。
對麵的左路軍明顯感受到了壓力,再加上他們已經看到己方的右路軍陷入劣勢,而他們作為左路軍要麵對的是對麵的右路軍,一個連續的不等式出現在每個蕃兵心頭。
這還不算。
王昇在第一波齊射後繼續進軍,又下令第二波齊射。距離更近,馬速更快,拋射角度更低,箭矢飛行時間更短。
之後,又是第三波。這一波近乎於平射。
連續的三波齊射打了敵軍一個措手不及,死傷無數。而敵軍的反擊稀稀落落,王昇早已帶隊拉開了距離。
等敵軍的左路將領好不容易整肅好隊伍,王昇又來了,還是一波三連。
這次敵軍連反擊都沒有,一片混亂。
王昇一舉大槍,老兵奔跑中變成鋒矢陣。王昇一馬當先,殺入敵陣。
幾個呼吸後,王昇的大槍貫入敵將胸口,巨大的衝擊力將槍杆彎成一張弓。王昇右臂一震,大槍抖直,將敵將的屍體拋入空中。
王厚一聲令下,率領中軍發起衝鋒。
左邊打成那樣,右邊打成那樣,該學哪邊不用想了吧!先抄個三連射。像不像,三分樣。能嚇唬也是本事。
三連射之後直接衝陣,完全沒有其他花頭。其實是他的中軍太雜,玩不起。
兩路皆敗,王文諒並不甘心,下令中軍反衝鋒。
但他麾下的蕃騎並不這麼想,對麵的中軍顯然是最強的。不信你看這甲胄,這戰馬,這戰刀。這是咱們比得了的嗎?
反擊的齊射參差不齊,有些人緊張得弓都沒拉滿。
兩軍距離三十步,王文諒軍的蕃騎左右分開,自動讓出一條通路。
那一刻,王厚猶如紅海邊的摩西附體。
勝負已分。
喜歡歡樂宋請大家收藏:()歡樂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