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衛抵達湟水大營。李憲領銜,率領諸將,盛情款待。
酒過三巡,李憲借口軍務繁忙,提前離席。一句正事兒沒提。
這是官場習俗,所謂王不見王。兩人都是總管,不分高下。王大衛是來幫忙的,但卻不能直接跟李憲談,否則李憲會很難做。
他總不能說,我不行,我搞不定,所以才請你來。那李憲以後還怎麼統領全軍?
除非兩人私交極好,可王大衛跟李憲顯然沒有這層關係。
李憲雖然走了,但並不影響王大衛的工作,他可以跟湟水支隊的將領們繼續暢飲,順便了解戰況。
湟水支隊從隴朱黑城推進到樂都的過程一帆風順,但也什麼都沒撈著。董氈將兩城之間所有能搬走的全都撤回了樂都,堅壁清野。
那幾天,湟水支隊受阻於隴朱黑城的大火,後來又有大雪,補給跟不上,隻能眼睜睜看著董氈做完這一切。
推進到樂都城下之後,自然還是駕炮攻城,照方抓藥。
樂都也有炮車,同樣是配重式的。董氈不講武德,連專利費都沒掏就給山寨了。
他的假貨自然比不上時鼓的。射程要短一截,全靠架在城牆之上,利用高度優勢才能勉強夠得著。精度差得更遠。
然而,最近經常刮大風,都是西風。時鼓的炮車不論射程還是精度都大受影響,隻有在無風的天氣裡才有明顯的優勢。
也隻有在這個時候,董氈軍才會出擊。搗毀炮車,轉身就撤。作戰半徑絕不超過城外二裡。
就這麼保守,從戰略到戰術。可卻偏偏非常有效。諸將縱有千條妙計,也無一處用武之地。
心中無貪念,騙局遠身邊。
老虎雖猛,遇上烏龜也沒轍。
誌願軍也用過一些主動性的策略,例如:火攻——用炮車往城裡扔火球。效果嘛!有一些,肯定燒了一些地方,但是很快就被撲滅了。
隴朱黑城那把大火是在各種機緣巧合之下才愈演愈烈,最後不可收拾的。樂都城裡卻有董氈坐鎮。
兩軍相持不下。
前幾日,董氈軍露出一個破綻。戰術製定得再好,執行的過程也難免會出問題。
那一次率軍出城作戰的將領名叫冷雞樸,驍勇善戰,萬夫莫敵。不僅搗毀了時鼓的炮車,還把前去救援的景思立殺得大敗。
這自然又是詐敗。否則以景思立那彪悍的性格,怎麼可能人還沒死就撤呢?
冷雞樸上當了,追殺,被誌願軍勾引得越來越遠。
董氈連續鳴金,又派人傳令,都不管用,冷雞樸當時已經殺紅了眼。於是,董氈乾脆關閉了城門。
誌願軍隨即調整策略,不勾引了,反過來包圍冷雞樸。地點就選在樂都城城牆上能看到的地方,不信你見死不救。
董氈就是見死不救,城門關上就不開了。
費這麼大勁就這麼點兒收獲?誌願軍不甘心。故意放開一個口子,讓冷雞樸單騎逃脫,回去求援。
然而,董氈的做法是朝城下射了一箭,就插在冷雞樸的馬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