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隊出發。
李玄驥壓著大隊人馬,繼續跟進。
這次還不到一刻鐘,他就見到了第三隊。十具屍體,一字排開,橫於道中。
李玄驥大驚失色,跳下戰馬,奔到前方,跪地仔細觀察。
這顯然是人為的,要不然不可能這麼整齊。
誰乾的?必是那王大衛無疑。如果是第四、五、六隊的自己人收攏的,肯定會放到路邊,絕不會這麼擺放。這麼放是赤裸裸地挑釁。
那三隊人應該也看到了,但他們沒有動,顯然是想將這一幕留給自己。
翻看屍體,檢查傷口,都是箭傷,創口一致,且都在身後。
他們中了埋伏,被王大衛一個人、一張弓給埋伏了。
三十匹馬不見蹤跡,或許是被王大衛收走了,也可能是被後麵三隊人帶上了。但其他的物品都在,包括箭支。這說明王大衛不缺箭。
這個瘋子,他還有心情把十具屍體擺好位置。
李玄驥目眥欲裂。下令第七隊立即出發。並調整策略,此後兩隊間隔縮短一半。
天快黑了。西邊是高聳的祁連山,天黑得更早。
祁連山的走勢是一個大弧形,從東西向逐漸過渡到南北走向。路隨山轉,此時前進的方向又變成了南方。
再走一天,就要到蘭州了。那裡是禹藏花麻的地盤。老狐狸會怎麼做?李玄驥心裡可是一點兒把握也沒有。
所以,必須抓緊時間,爭取在進入蘭州之前殺死王大衛。
最好,能在今夜。
聽起來,這是一個正確的決斷,但其實恰恰相反。可惜李玄驥太驕傲了。
如果,在過去的幾個月時間裡,李玄驥能放下身段,將滅族的痛苦和天生的高傲全部拋卻,與西涼府諸將打成一片,他就有可能跟其中的某兩個人成為朋友。
而這倆人原本恰好隸屬於黑山威福軍司。
這種情況在西夏確實比較罕見。
大多數時候,一個西夏人出生在哪裡,他這一輩子就會一直生活在那裡。除非發生國戰,夏皇征召,他們才有機會離開自己的出生地。但在戰爭進程中,他也還是會始終跟自己的同鄉編成一軍,共同作戰。等到戰爭結束,他就帶上自己的戰利品,又回去了。
這既是西夏的地理環境造成的,也是西夏的政治結構造成的。
西夏源自於黨項族諸部聯盟。雖然後來立國了,但始終沒有進行過徹底的改製。經常是剛弄到一半兒,皇帝突然就掛了。
尤其是梁太後當政以來,再次推行胡化政策,地方主義迅猛抬頭。
西涼府那兩個人是特例。
嵬名浪遇坐鎮西涼府,為了對祁連山以南的威脅增進了解,尤其是針對他心中那個名單裡的王榜眼,特意從黑山威福軍司調來了兩個人。
他倆可是跟王大衛近距離接觸過的,能活下來,實屬不易。
如果這倆人此時在李玄驥身旁,他們一定會苦口婆心地勸誡:沒用的。你這些招數真的都沒用,我們當年全試過。尤其是晚上,晚上最好的策略就是抱團,老老實實在一塊兒呆著,等天亮以後再說。
喜歡歡樂宋請大家收藏:()歡樂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