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衛不住地歎息,為自己沒能穿越到三國那個更精彩的時空而遺憾。
賈共的內心卻掀起了驚濤駭浪。
倒不是王大衛的言辭有多麼出乎他的意料。實際上,賈共身為謀士,每天琢磨的也都是這些玩意。隻不過他每每琢磨出一條,都深藏於心,奉為圭臬,絕不肯輕易示人。可到了王大衛這兒卻如同爛菜葉子一般扔得滿地都是,毫不珍惜。這實在太嚇人了。
賈共哪裡知道,王大衛此刻乃是超水平發揮。為了能挖到翡翠,他也是蠻拚的。
另一邊,段廉義努力壓抑著心中的激蕩,顫聲追問:“王兄,還有下一步嗎?”
王大衛回過神兒:“有。第三步,戰爭。”
段廉義:“起兵?”
王大衛:“不,不。還早著呢!
呃......即便將來起兵,段兄也絕不要做第一個。你看,陳勝、吳廣、張角、張梁、翟讓、李密、王仙芝、黃巢,有一個落得個好下場的嗎?一個都沒有吧!切記,切記。
我說的戰爭指的是大理國和周邊其他國家發生的戰爭。”
段廉義:“這,為何?”
王大衛:“因為,惰性。
前麵,我們已經做了大量的宣傳,但僅憑這些就能讓大理發生變革,走向君主立憲嗎?我以為,不能。
人都有惰性。
是,世道不好。但,這不是還能繼續混嘛!隻要還能混下去,又何必玩兒命呢?要玩兒也是讓彆人先去玩兒。除非真到了混不下去的程度,又或者,那些先下場的,眼看就要成功了。
人嘛!就這樣。國家也是如此。
一國之中,有革新意願的通常都是些年輕人。這很好理解,如果你告訴一個年輕人,當他七老八十之時,世道跟現在一模一樣、毫無變化,他肯定很難接受。合著我白活一世,啥都沒乾呐!
而老年人則往往不喜歡變革。他們半輩子的閱曆、學識、經驗都是在舊有環境下一點一滴地積累起來的。你跟他說,咱們掀了桌子重新來吧!他肯定不乾。
可偏偏年輕人不掌權,權力都攥在老頭子們的手裡。這,就形成了一國的惰性。
要變革,就要先消滅這些惰性。而最好的手段,就是戰爭。
大理國,要戰敗,但又不能敗得太慘,彆當場就被人滅了國。最理想的情況應該是:損兵折將、割地賠款、喪權辱國。
用戰敗的強烈刺激衝擊那些頑固的惰性。如果一次不行,那就再來一次。直到所有人都清醒地認識到:再不變,就真的要亡國了。
但段兄切不可親自下場,甚至還要跟這種事情做好切割,免得日後被人翻舊賬。不過,你們家總有些白手套吧!段兄應該懂我的意思。
當然,這種事情肯定需要極為高端的人才。畢竟,戰爭本身就是很難的,而要精準地操控戰爭的走向,更是難上加難。
不知段兄手上有沒有這等的人才?如果沒有,我倒是可以給你推薦一位——王、處、道。他雖然算不上最頂尖的,但我想應該夠用了。”
顯然,王大衛正在抓緊一切機會拉王厚下水。而被他用言語連番轟擊的段廉義卻想更上一層樓,忙問:“不知王兄口中最頂尖兒的是哪一位?”
王大衛愣了一下神兒,回道:“王處道他爹、我王叔、王韶王子純。不過你可千萬彆去招惹他。那老爺子是妥妥的大宋忠臣,讓他摻和進來,弄不好整個兒大理都得歸大宋,到時候咱們可就全都沒的玩兒了。”
段廉義倒吸一口涼氣,連連點頭,剛要開口,忽聽一聲佛號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