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湟水穀地後,誌願三軍的人數持續增長。
每天都有人投奔,少則幾百,多則過千。
至於這些人的來曆,阿裡骨也說不準,他也沒有時間和精力去仔細調查,隻寫了個大概的推測:最大的可能就是去年下半年曆次戰鬥中戰敗的逃兵。
木征軍的、李家軍的、蘭州軍的。
其中蘭州逃兵所占的比例要少一些。畢竟,他們戰敗的時候蘭州城還在,逃亡的路上還能有個大致方向。
不過,也不是所有人的方向感都那麼好,尤其是在兵敗逃命的時候。稀裡糊塗地逃到這邊來,也不算太奇怪。
而他們在野外抗過大半個冬季之後,還能湊在一起,再次投軍,足見其悍勇。於是,都被阿裡骨收入前營,充作戰兵。
但阿裡骨並未將這些人打散、整編,而是令每支投奔的隊伍自立一營,獨立成軍。
這我就有點兒看不懂了。王大衛翻著白眼兒,認真思索。
整編,多好的事兒。整編之後戰鬥力翻倍啊!原以為是另一個時空中的發明創造,沒想到這個時空的王韶也會,還玩得賊溜。我每次都積極配合的。
阿裡骨同學,我覺得你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啊!
當然,話又說回來,這都已經直接把木征嚇跑了,還要那麼強的戰鬥力,似乎也沒啥意思。
繼續往下看。
誌願三軍在樂都迎來爆發式增長。不僅吸納了城外的六千多人,原來駐紮在城裡的,更多,一口氣擴建了十六個營頭。
但,每營都不足兩千人。
原來,是這麼回事兒啊!王大衛恍然大悟。
樂都是疫區,直到現在還沒徹底解封呢!雖然這些兵都號稱經過了十四天的隔離,但,這裡有沒有貓膩,誰敢保證?
所以,不整編,是對的。萬一出了事兒,也不至於擴散到全軍。
而且,我認為我還發現了另一個亮點:每個營頭的人數都不多,也就是說,沒有誰會顯得特彆突出,以至於,像阿裡骨一樣,被迫跑路。
嗯!真是一手好算盤。
可,我怎麼辦啊?
三十七個營頭,平時倒是好管理,保證沒人敢炸刺兒,但打起仗來我可就抓瞎了。這要怎麼指揮?沒見過這樣的。
木征據說是跑了。但,這消息準嗎?會不會是他的計策?就算他真跑了吧!可,要是他在前麵遇上個更大的,又跑回來了呢?
下象棋也才十六個棋子,我擅長的還是圍棋。
阿裡骨,你個坑貨。後麵還有幾頁,你最好給我寫點兒有用的。
如王大衛所願,後麵都是滿滿的乾貨——各營主、副將的履曆。
其中,出自前董氈軍的將領寫得尤為詳細。從軍時間、擔任何職、打過多少仗、戰果如何、性格特點、治軍水平、臨陣指揮能力......
末了,還有總結。取自為將五德:智、信、仁、勇、嚴。每人都分到了兩、三個。
而那些前董氈軍以外的將領,雖著墨不多,卻也寫明了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