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槽風
骨槽風表現為腮頰浮腫,牙關緊閉。
骨槽風由三焦與胃經風火引發,耳前腮頰隱隱作痛,潰爛後筋骨依舊硬痛,牙關拘緊是因夾有邪風。
【注釋】此病症又名牙叉發、穿腮發。是手少陽三焦、足陽明胃這兩條經脈的風火所致。從耳前起始,連及腮頰,筋骨隱隱作痛,時間久了潰爛,腮部內外的筋骨仍然漫腫硬痛,牙關拘緊,都是因為邪風深入侵襲筋骨。此病症屬於筋骨陰分,所以初起時腫硬難消,破潰後瘡口難愈合,大多難以救治。初起熱不盛的,體內宜服用清陽散火湯,外用清胃散擦牙,用真君妙貼散敷於腮部。若初起發表之後,患者強壯且火勢旺盛,用皂刺、大黃、甘草節、白芷、僵蠶瀉下,之後減去大黃,加生石膏清熱。但也不可過度使用寒涼藥物,以免凝結。若硬腫日久未治療,不能完全消散,膿勢將成,宜用中和湯托毒。已破潰的按照癰疽潰瘍門的治法處理。也有因過度服用寒涼藥物,致使肌肉堅凝腐臭,不用理中湯佐以附子不能回陽,不用僵蠶不能搜風。按此方法治療,各種症狀都減輕,隻有牙關拘緊不開,宜用生薑片墊在頰車穴艾灸十四壯,頰車穴在耳垂下五分的凹陷處,每日艾灸,同時針刺口內牙齒儘頭處使其出血,牙關即可打開。
若寒熱不退,身形消瘦,痰盛不進食,或口內腐爛,甚至穿腮落齒,都屬於逆證。在腐爛初期,治法與牙疳相同,也隻是儘些努力罷了。
清胃散
薑黃白芷細辛川芎
將各味藥材取相同的分量,一起研磨成細細的粉末。先用鹽水漱口,然後把藥粉擦在牙痛的地方。
【方歌】清胃散擦牙腫疼,薑黃白芷細辛芎,同研先以鹽湯漱,後擦此藥有奇功。
中和湯
白芷桔梗人參黃芪各一錢)藿香五分)肉桂五分)甘草白術土炒)川芎當歸白芍各一錢。酒炒)麥門冬五分,去心)
取兩盅水,放入三片生薑、兩枚紅棗,煎煮至剩下八分的藥量,再加入一杯酒,飯後服用。
【方歌】中和湯治骨槽風,日久不消欲潰膿,芷桔參芪藿桂草,術芎歸芍麥門冬。
理中湯見“潰瘍門”相關內容)。
真君妙貼散見“腫瘍門”相關內容)。
升陽散火湯見“頰瘍”相關內容)。
發頤
發頤表現為腫脹疼痛,如同長出結核一般。它歸屬於足陽明胃經,發病初期身體會出現發熱、怕冷的症狀。這是由於患傷寒時發汗不徹底,或者疹子沒有完全透發,邪毒壅滯積聚而形成的。如果腫勢蔓延到咽喉部位,調治就會變得困難。
【注釋】這種病症又叫做汗毒,發作於頤頷之間,屬於足陽明胃經。剛開始發病時,身體出現發熱、怕冷,腫脹的樣子如同結核,有輕微的熱感和疼痛,之後逐漸腫大,如同桃子或李子般大小,疼痛明顯加劇。發病原因是傷寒發汗不充分,或者疹形沒有透發完全,導致邪毒壅積。初期適宜用荊防敗毒散發汗解表,外部用二味拔毒散外敷,這樣就可能使腫脹消散。如果用藥後腫脹沒有消退,腫痛一天天加重,必然會化膿,此時宜服用托裡透膿湯。破潰之後,按照癰疽潰瘍門的治法處理。要是這個病症沒有得到及時正確的調治,或者錯誤地使用了寒涼、克伐的藥物,毒邪必定會向內陷入,當腫脹蔓延到咽喉部位,出現痰液上湧、氣息堵塞,連湯水都難以咽下的情況,這就屬於病情嚴重的逆症。
荊防敗毒散見“項部腦疽”相關內容)。
二味拔毒散見“腫瘍門”相關內容)。
托裡透膿湯見“頭部侵腦疽”相關內容)。
時毒
時毒發於項頷之間,左右兩側均可出現。
時毒初發時類似傷寒症狀,在項部出現漫腫且沒有明顯的頭,這是因為感受了四季的不正之氣。治療時需依據患者體質強弱,通過疏散解表等方法來使其痊愈。
此病症剛開始發作時,症狀類似傷寒,表現為怕冷、發熱,讓人精神恍惚、心緒不寧,肢體酸痛,有的還伴有咽痛。發病後的一兩天內,在項部、腮部、頷部、頤部出現腫脹,沒有明顯的腫頭,隨後逐漸皮膚焮紅、疼痛,有的像有根的結核,呈現漫腫且顏色發紅的狀態。這些都是由於感染了四季的不正邪氣,邪氣客居在經絡之中,蘊結而成,並非是在其他疾病之後發作的頤毒。這就要求醫者仔細觀察瘡瘍的顏色,辨彆病症的虛實。治療方法應以疏散解表為主,不可貿然使用寒涼藥物,否則會導致毒邪不能向外發散,反而內攻咽喉,這種情況就很危險了。初起時服用荊防敗毒散以發汗解表,如果腫脹沒有消退,宜服用連翹消毒飲;若腫脹依舊不消,膿勢將要形成,體質強壯的人宜服用透膿散,體質虛弱的人宜服用托裡透膿湯,外部敷用二味拔毒散,膿成熟後用針刺排膿。破潰後按照癰疽潰瘍門的治法進行處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荊防敗毒散見“項部腦疽”相關內容)。
連翹消毒飲見“背部酒毒發”相關內容)。
透膿散見“腫瘍門”相關內容)。
托裡透膿湯見“頭部侵腦疽”相關內容)。
二味拔毒散見“腫瘍門”相關內容)。
鳳眉疽
鳳眉疽生長在眉棱骨部位,左右兩邊都會出現。
鳳眉疽發生在兩側眉棱處,形狀長如瓜,呈現漫腫且發紅的狀態,是由膀胱、小腸、肝、膽經積熱引發。患者會感到煩悶、惡心嘔吐、不思飲食,這種情況較為凶險。
【注釋】這種疽病也叫眉發,生長在眉棱骨處,無論左右,都與足太陽膀胱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陽膽經的積熱有關。其形狀長如瓜,疼痛會牽連到腦部,雙眼也會隨之腫脹,質地堅硬,顏色發紅,按壓時能感覺到有根基。發病六日內針刺若能排出膿液則預後良好,若沒有膿液則較為危險。甚至到十四日還不潰破,出現煩悶、惡心嘔吐、不思飲食的症狀,就很凶險了。初期適宜服用仙方活命飲,之後服用托裡透膿湯。儘快使其潰破為好,拖延的話恐怕會毒邪攻眼,損傷眼睛。其他的內外治療方法,依照癰疽潰瘍門的方法處理。
仙方活命飲見“腫瘍門”相關內容)。
托裡透膿湯見“頭部侵腦疽”相關內容)。
眉心疽
眉心疽生長在印堂部位,表現為硬腫的是疽,浮腫的是瘍。這是由於督經感受風熱,氣血凝滯所致,若根部堅硬、疼痛如木,應當提防是疔瘡。
【注釋】這種病症長在兩眉中間,疽被稱為印堂疽。剛開始發病時,顏色灰暗,根部平坦,腫硬疼痛,到二十一天時,能夠腐爛破潰流出稠膿的,病情發展順利;沒有膿液且出現黑陷的,病情凶險。瘍被稱為麵風毒。瘍毒剛開始發病時,顏色發紅、浮腫,焮熱疼痛,比較容易治療,七天後會潰膿。如果顏色發黑,疼痛如木,麻癢感過於強烈,根部堅硬如同鐵釘的樣子,同時出現寒熱症狀,那就是眉心疔了。這些病症都是由督脈經風熱壅塞、氣血結滯而形成的。疽和瘍這兩種病症,都按照百會疽的治法處理,眉心疔的治法與疔瘡相同。
龍泉疽
龍泉疽長在人中正中間的位置。
龍泉疽起始於人中部位,表現為像赤豆般大小,伴有麻癢、堅硬疼痛的症狀。它是由上焦風熱侵襲督脈所引發,患者會出現怕冷、高熱的症狀,治療方法與疔瘡相同。
【注釋】這種病症生長在水溝穴,也就是人中處,歸屬於督脈經。其形狀類似赤豆,瘡勢雖小但根部較深,質地堅硬、疼痛如木,顏色發紫、頂部焦枯,會出現寒熱交替發作的情況,還時常伴有麻癢感。這是因為上焦的風熱之邪,攻竄至督脈而形成的。應當依照疔瘡的治療方法儘快施治,若治療延遲,毒氣就會向內攻竄,使人出現煩悶、惡心乾嘔、神誌錯亂、昏聵不清的症狀,同時腮部和頸項都會腫脹,大多會導致無法救治。
虎髭毒
虎髭毒,長在下唇下方的凹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