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脆起來把自己的腦海裡有關菌子種植的點記錄一下,然後又去校圖書館找相關資料……
對比研究一下…發現自己犯了常識性錯誤!
先試驗,後大麵積栽培!
這句話教授讓我們每個人都要記住!可是自己卻忘了……
不管引進的品種如何,都應作小麵積出菇實驗,認為是本地理想的品種,再進行大麵積栽培。
這樣可以觀察它的生活習性、適應性、抗逆抗雜性等,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要先研究出該菌種的代數情況,因為代數的多少是影響產量和質量的關鍵。
代數越多菌種質量越差。代數鑒彆:從優質的種菌子實體分離到pda培養基的試管上為第一代母種,以後每轉管一次為一代,母種以第二三代最佳。
從母種轉到原種培養基為第一代原種,原種以一二代最好。
原種接到生產種的培養基,即為生產種,就可用生產。
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原料配方也會引起品種的變異,這是栽培者在生產中必須注意的問題。
菌種質量的好壞是關鍵,但科學管理也不可忽視。正所謂的三分種七分濕度,ph值即酸堿度)應根據各個菌株的要求進行調節。
另外就是空氣和陽光。
泡了幾天圖書館,這才把自己整理好的菌子種植資料,發給自家大哥……
盲目種植的後果就是,一茬蘑菇采摘後,二茬沒接上,長不出來……
可是自己發給大哥的資料,也是殘缺不全的……沒有研究數據,試驗過程和結果就更彆說了!
可是自己的短板就是研究類的課題!
前世,很多女生為了漂亮,不願意天天風吹日曬,很多選課都偏向研究課題,在實驗室待著……跑數據。
自己選課時,更多的是實際操作課……就是親自種地,隻要你種出來,這一課就不會掛……
當初自己怕進實驗室,所以就選了實際種黃瓜的課題!
宿舍三人都是在實驗室培育黃瓜,研究黃瓜數據……
自己扛著大鋤頭挖地,在地裡種黃瓜,最後雖然種黃瓜都看起來頭大身體小,一副營養不良的樣子……
但是同寢室4人,隻有自己沒掛科!
實驗室的偏重點在於實驗!
而自己選課的重點是在於實際操作……
班導坐在辦公室裡,看著眼前的班長……這孩子又想搞事情?!
這水田種植水稻風波,是一石激起千層浪……著浪波還沒下去,又來!!
同辦公室的老師們,一個個也不趕著下班了,都裝作很忙的樣子,豎起耳朵繼續加班!
“班導,我想申請一些菌類菌種。”
“咳咳咳……”班導大人被自己的口水嗆住了,咳了大半天才好了一點,二話不說,“這事你得去找周主任,他就給你辦了。”
“哦那謝謝班導。”李桐趕緊離開這詭異的辦公室,去找周主任。
“菌類培育……我沒記錯的話應該是大三的課程內容吧?”一位頭發花白的女教授,把自己的工位收拾好,端起小水杯慢悠悠的開始喝水,壓根就看不出來很忙……
“小高啊,你帶的這屆學生……不得了!好好乾。”
“。”班導……他該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