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沒什麼,應該是天軌警報,一般都是邊關有大量術法請求的時候,會出現,也許是有異族入侵了吧。”
異族入侵……齊平心中咯噔一跳。
是蠻族入關,還是……北方妖族南下?
齊平心急如焚。
……
就在經曆部警鐘長鳴不久,一封加急的快報,從道院發出,直奔皇宮。
交在了景帝手中。
景帝本來正召集內閣大臣,在禦書房宣泄怒火,商議如何壓下輿論,結果被這一封緊急密報直接打斷。
道院奏報。
西北邊疆傳來大量術法請求,臨城都指揮使通過虎符,向天軌發來緊急情報:
邊疆諸多城關,遭受多股蠻族精銳襲殺。
西北走廊外,有大軍調動跡象。
金帳王庭開戰,東侵涼國,十萬火急!
景帝震怒,當即拋下輿論的事,傳令滿朝文武,於金鑾殿召開議事。
相比於蠻族入侵,輿論上的損傷,都不算什麼了,或者換個思路,外敵入侵,本就是應對民眾質疑的最好方法。
……
金鑾殿上。
氣氛肅殺凝重,滿朝文武,袞袞諸公列隊,都是如臨大敵。
待宦官宣讀情報結束,身披龍袍,頭戴珠簾的景隆皇帝端坐龍椅,沉聲道:
“諸卿以為如何?”
話落,兵部尚書率先走出,這位曾經的戰陣將領,兵法大家憤慨道:
“啟稟陛下,金帳王庭撕毀和平之約,派精銳突襲,乃是與我大涼宣戰無疑!當下之計,該當調兵遣將,以應來犯!禦敵於國門之外!”
都察院左都禦史搖頭:
“此言太過武斷,如今隻憑道院一封情報,豈可妄動?須知牽一發,動全身,依臣之見,當立即核實情報真偽,再做安排。”
禮部尚書憤而出列,朗聲道:
“蠻族凶惡,定是趁帝國朝野交替,欲要重演三十年前西北戰役,如今派精銳翻山越嶺,前來襲擾,定是為大軍壓境鋪路,此刻若不予以痛擊,恐釀大患!豈可慢慢核實?”
一名官員反唇相譏:
“何尚書此言差矣,須知幽州兵變,妖國態度不明,至於道院……嗬,窩藏重犯,誰知這情報真偽?”
“你……若是貽誤戰機,你敢擔責麼?!”
“陛下,望三思!”
一時間,金鑾殿上,唇槍舌劍。
那些曾經曆過西北戰役的老臣激烈主戰,另外也有些官員認為局勢複雜,不可輕起刀兵,以免中“奸人”計策。
景帝端坐龍椅,俯瞰朝臣,一言不發,令人看不透心思。
直到雙方爭吵暫歇,景帝抬手,角落裡的太監用力將鞭子在大殿上一甩:
“啪!”
“肅靜!”
群臣靜默,便聽景帝沉聲開口:
“蠻族亡我涼國之心不死,朕欲伐之,兵部立即擬定調令,傳朕旨意,調遣豫州兵馬支援西疆,剿滅作亂蠻賊!”
“傳旨!各大屯兵衛所修士每二出一,火速支援,禦敵於外!”
“傳旨!朝廷邸報通傳各州府,張榜天下,安定民心!”
“傳旨!戶部、工部調遣錢糧武器,以備軍需!”
“傳旨……”
一時間,偌大金鑾殿殺氣騰騰,隻有景帝一道道旨意頒發,每說出一條,便有大臣出列接旨。
百官凜然。
末了,便見景帝起身,冷冷掃過群臣:
“朕昔年從軍,知戰時,若有動搖軍心者,殺無赦。今日蠻兵侵我大涼,膽敢有擾亂軍心者,斬立決!”
“散朝!”
群臣膽寒,應聲散去。
等人走了,景帝風風火火,邁步走出大殿,命人喚來黃鏞:
“內閣起草文書一封,遞交威武國公,蠻族入侵,妖國恐撕毀盟約,命他收縮兵力防守。”
黃鏞皺眉:“威武國公……恐不會聽從。”
景帝盯著他,沉默了一會,說道:
“朕會撤走幽州邊境兵馬。他要反的是朕,不是涼國,況且,太子還在幽州城,他若不回防,自可試一試,賭一賭妖國的良心。”
黃鏞歎息一聲,稱是離開。
……
與此同時,道院,齊平也再次見到了魚璿機。
------題外話------
感謝書友:銳寶寶玲寶寶百幣打賞支持!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