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說完,便又打開手裡的卷軸,一幅畫被緩緩展開,其中是一座古代城鎮居民的生活景觀,
有《清明上河圖》般的阡陌縱橫,熙熙攘攘,又有《富春山居圖》般的富麗堂皇,巧奪天工。
“此物名為《春節廟會圖》”
“諸君,請近觀。”
“觀夫都邑之中,張燈結彩,華光四溢。朱門綺戶,皆飾以桃符瑞獸,熠熠生輝。長街之上,錦幡飄揚,繡旆搖曳。貨殖輻輳,百貨駢闐。”
“商賈販夫,呼喝之聲不絕於耳;行人遊女,笑語歡顏盈於衢路。”
“至若廟會之所,尤為熱鬨非凡。高棚連屬,遮天蔽日。”
“雜耍藝人,各展絕技。吞刀吐火,令人驚歎;走索踏球,觀者咋舌。”
“歌者婉轉之聲,繞梁不絕;舞者蹁躚之姿,美不勝收。”
“又有燈謎之戲,文人雅士,競相猜度,或凝眉沉思,或拊掌大笑。”
“而閭閻之間,百姓亦各有其樂。家家掃塵除垢,戶戶備辦年貨。蒸糕釀酒,香氣四溢。”
“宰牲烹豚,佳肴滿桌。晚輩拜謁長輩,恭敬有禮;長輩賜賞晚輩,慈愛有加。親族相聚,言笑晏晏。觥籌交錯,其樂融融。”
“夜闌人靜,煙花騰空而起,璀璨奪目。火樹銀花,照亮夜空。此乃新春之勝景,盛世之華章也。”
夫子不再介紹,而是轉身麵向中方代表解釋道:“此物為第二禮,不僅寓意美好,同時也是一件鳴器。”
“可以作為避難所,一旦發生天災人禍,可以將百姓等比例縮小進入畫中避難。”
“在二十四個時辰內,便可以容納三十萬人,做到有效撤離。”
“不僅如此,此圖多為木欄瓦舍,建築可以修改,以貴邦的建造設計能力,可容納的人數可以再翻上一翻。”
……
北京某辦公室。
“查到了,目前中國最大的避難所在廣西南寧,配套功能完善。”
“但是如果是小型的災害,市民是臨時進入避難場所,在避難場所中逗留12個小時以內,那麼能容納20萬人。”
“其次,如果發生大型災害,在避難場所中逗留12個小時以上,將在各個劃分好的功能區搭建帳篷,安置災民,這時避難場所,隻能容納10萬人。”
“那個金剛鐘至少是是地級的鳴器,那麼這個《春節廟會圖》,應當是的天級了吧,所查詢的他們曆史中,一共記載的數量屈指可數。”
“對方的確是帶著誠意來的,不過有一個問題,幫我聯係一下前線……”
……
中方代表開了口:“觀此禮也,或精美絕倫,或寓意深遠。乃知夫子用心良苦,真情實意。”
“然有一問,不知夫子可否解答?”
“自可。”夫子微笑著坐回了原位,補充道:“吾自當竭心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