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曆了兩日“鐵馬”、“光箭”的高強度刺激後,清瞳覺得是時候給這對精力過於旺盛的舅甥,尤其是那位眼睛下麵已經隱隱顯出青黑,卻依舊神采奕奕的皇帝陛下,以及那位滿腦子隻有衝鋒陷陣的少年將軍,來點“溫柔”的關懷了。
這一日,她沒有選擇開闊的上林苑或莊嚴的宣室殿,而是將“課堂”設在了溫室殿一間更為溫暖、私密的偏殿內。殿內熏著安神的香料,陽光透過窗欞,在地板上投下斑駁的光影,氣氛寧靜而祥和。
劉徹顯然對這種安靜的環境有些不適應,他坐在鋪著軟墊的席子上,顯得有些躁動,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案幾:“清瞳,今日不練兵,不觀輿圖,來此作甚?莫非又有何新奇玩物?”
霍去病倒是坐得筆直,但眼神中也透露著一絲疑惑,顯然不明白為何要把時間花在這種“無所事事”的地方。衛青則一如既往地沉穩,靜坐一旁,等待清瞳開口。
瞳清了清嗓子,像一位準備充分的健康顧問,臉上掛著職業化的微笑:“陛下,小霍將軍,衛大將軍。俗話說,身體是革命……啊不,是征戰的本錢。連番征戰,夙興夜寐,縱是鐵打的身子也需保養。今日,咱們就來上一堂‘皇家醫學健康管理’課。”
【秦始皇嬴政:養生?莫非是煉丹服餌之術?】
【武則天:劉家弟弟那臉色,是該好好調理了。清瞳此舉,甚合吾心。】
【唐太宗李世民:孫思邈真人曾言,“上醫醫未病之病”。若能防患於未然,確是善政。】
【朱元璋:咱覺得吃飽睡足就是最好的養生!搞那麼複雜作甚!】
“養生?”劉徹聞言,眉頭微蹙,帶著一絲不以為然,“寡人精力充沛,何需刻意養生?那些方士所言服食金丹、導引之術,多是虛妄。”他對求仙問道已失去耐心,連帶對“養生”這個詞也頗有偏見。
霍去病更是直接:“大丈夫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須效仿婦人,拘泥於細枝末節?”語氣中充滿了少年人的豪氣與對“瑣事”的不耐。
清瞳早就料到他們會是這種反應,也不著急,微微一笑,祭出了她的第一件“教具”——一張繪製在特製絹帛上的、高度簡化的彩色人體解剖圖。
當這張清晰地描繪出人體主要骨骼、肌肉、以及心、肝、脾、肺、腎等內臟器官大致位置和形態的圖紙展開時,溫室殿內再次陷入了寂靜。
劉徹、衛青、霍去病,甚至包括侍立在旁的宮廷太醫令,全都瞪大了眼睛。這個時代,雖有《黃帝內經》等醫學典籍,但如此直觀、具象的人體內部結構圖,對他們而言,衝擊力不亞於昨日那幅世界地圖。
“陛下請看,”清瞳拿起一根準備好的細棍,充當教鞭,指向心臟的位置,“此乃‘心’,如同人身之君王,主血脈,泵血以滋養全身。若君王憊懶,或通道血管)淤塞,則四肢百骸皆受影響。”
她又指向肺部:“此乃‘肺’,主呼吸,吐故納新。若煙霧塵埃過多,或染了‘病氣’細菌病毒),則此處首當其衝。”
接著是肝臟、腎臟、胃部……清瞳用儘可能通俗的語言,結合一些中醫理論避免太過超前的概念),解釋著各個器官的大致功能和相互關聯,以及過度勞累、飲食不節、情緒鬱結可能帶來的危害。
“比如陛下您,”清瞳看向劉徹,“時常熬夜批閱奏章,思慮過甚。這便如同讓‘心君’和‘脾臣’主運化,思慮傷脾)長期超負荷勞作,初期或隻是精神不濟,長此以往,則隱患暗生。”
劉徹看著那張解剖圖,又下意識地摸了摸自己的胸口和腹部,臉上的不以為然漸漸被一種凝重所取代。他雖追求長生,但對這具實實在在的肉身內部結構,卻是第一次如此“直觀”地了解。清瞳的話,雖然新奇,卻莫名地有說服力。
霍去病也盯著那張圖,尤其是肌肉和骨骼的部分,若有所思。他常年征戰,受傷是家常便飯,此刻看到這些結構,對自己身上那些舊傷的位置和可能的影響,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嬴政:人體內部,竟是如此構造?!莫非那些方士所言經脈穴位,便分布於此間?】
【曹操:頭風……頭風之苦,莫非與此圖所示之‘腦’或‘血管’相關?】
【胤禛雍正):熬夜批閱奏折,確是大忌!朕深有體會!劉徹,聽勸!】
【李時珍:此圖雖簡,然形貌大致不差,有利於醫者明了病灶所在,善!】
見初步鎮住了場子,清瞳開始了第二項演示。她讓人抬進來一頭準備好的活豬已麻醉)。在眾人驚愕的目光中,她戴上手套,拿出消毒酒精、縫合針線等物。
“戰場之上,刀劍無眼。及時、正確的創傷處理,能極大提高傷兵的存活率。”清瞳一邊操作,一邊講解,“首先,清潔創口至關重要。需用煮沸過的涼開水,或這種‘酒精’擦拭,防止‘邪毒’感染)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