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用了不到一盞茶的時間,洪華雲雙眼放光的看著段子方和葉安生。
在葉安生的注視下,他回憶起了一些事情。
他才是千乘國的儲君,父皇曾經親自下詔讓他擔任儲君,他在眾臣麵前不止一次說過,要讓他承嗣千乘江山!
“朕是神君,朕乃千乘之主!朕要即刻誅殺洪振基那逆賊!”洪華雲渾身顫抖,他相信所有的記憶都是真實的,他恨不得現在立刻將洪振基拉下皇位,一雪前恥。
按照段子方的指示,他寫下了一紙詔書,命令禁軍統領趙誌朋,三日後集結人馬,殺入皇宮。
接下來段子方和葉安生找到了趙誌朋,憑著洪華雲的詔書和洪振康的書信,重塑了禁軍統領的記憶。
禁軍統領當即應允,三日後起兵,攻入皇宮,誅殺昏君。
回到皇宮後苑,葉安生問段子方:“聖祖,此役洪華雲有幾分勝算?”
段子方搖頭道:“洪華雲沒有勝算,以這癡蠢之人的心智和手段,哪是徐誌穹的對手。”
葉安生詫道:“既如此,今夜之舉卻非徒勞?”
段子方笑道:“千乘有軍八十萬,能戰者,不足四十萬,還有三日時間,爭得其中二十萬,猶可一戰,
三日後,洪華雲必敗無疑,汝在城外引兵接應,我助其於城中脫困,大戰自此放起。”
葉安生道:“有此二十萬大軍,洪華雲或可取勝?”
“勝負已無關緊要,誰為神君也無關緊要。”
葉安生明白了段子方的意圖。
惡戰帶來的苦難和怨憤,才是緊要。
……
三日後,洪華雲帶領親兵二百,來到城南,距離皇宮不足三裡,等待洪振康和趙誌朋前來接應。
段子方於暗中準備策應。
等了大約半個時辰,洪振康沒有出現,趙誌朋帶領親兵兩萬,包圍了洪華雲。
但見洪振基騎著戰馬來到陣前,高聲喝道:“洪華雲,朕以寬仁待你,你竟舉兵謀逆,而今有何話講?”
洪華雲麵無人色,手按劍柄,想要以死相搏。
段子方眉頭微蹙,揣度著背後的緣由。
事情敗露了。
難道是徐誌穹提前收到了消息,做了防備?
他以氣機呼喚葉安生,命其在城外做好準備。
葉安生少頃即至。
在過去的三天時間裡,葉安生通過篡改記憶,接連招募了九員大將,這九員大將帶兵二十二萬,同意擁立二聖子洪華雲承嗣神君之位。
其中有兩員大將,駐軍靠近神臨城,他們允諾各自率兵一萬,今晚來城外接應。
但是他們沒來,是何緣由,暫且不知。
段子方頗為訝然,難道城外之事,也在徐誌穹的掌控之下?
其實事情沒有這麼複雜。
整件事情,徐誌穹幾乎沒有參與。
這件事之所以敗露,是因為段子方對千乘人的性情,出現了錯誤的判斷。
千乘乃神棄之地,段子方自脫離凡塵之後,也不敢輕易來到千乘國,對千乘人的性情了解的並不多。
洪振康當晚答應了和洪華雲一並起事,然而次日天明,他便向皇宮上了一封密奏,揭發洪華雲謀逆之舉。
在奏疏之中,他表明洪華雲勾結圖奴商賈段子方,密謀篡位,並脅迫他一並舉兵。
洪振康反複申明,他本想嚴詞拒絕,又怕打草驚蛇,故而委曲求全,暫且答應下來,目的是徹底戳穿洪華雲的陰謀。
秦燕收到奏章,起初還不相信,以為是洪振康和洪華雲因私怨而互相傾軋。
不多時,禁軍統領的奏疏也上來了,同樣揭發洪華雲謀逆,還把洪華雲給他的詔書一並呈了上來。
自此,秦燕意識到出了大事,加緊了對洪華雲的監視。
又過兩日,各地將領紛紛上奏,揭發洪華雲謀逆之事,秦燕這才知道,洪華雲已經把手伸到了神臨城外。
洪振康、趙誌朋,再加上各地將領,這些人都把事情答應了下來,為何事後不約而同,全都反悔?
難道是葉安生沒能成功篡改他們的記憶?
葉安生成功篡改了他們的記憶。
在眾人的記憶之中,洪俊誠的確立洪華雲為儲君。
但這不重要。
洪俊誠立誰為儲君都不重要,因為洪俊誠已經死了。
重要的是,洪振基現在是神君,神君都有了,為何還要為儲君拚命?
可既是不願為儲君拚命,為什麼不當麵拒絕?
這就是大智慧了。
之所以當麵答應下來,是為了給自己留條退路,萬一洪華雲在這場爭鬥中占據上風,屆時再搖旗跟風,也有回旋的餘地!
這就是千乘顯貴,對大義和節操的認知。
洪華雲一聲令下,吩咐親兵殺出一條血路。
兩百親兵,紛紛放下兵刃,跪地求饒。
葉安生看著段子方,他在請示是否還要把洪華雲接到城外。
段子方苦笑不語。
現在接出去還有什麼用?
當個廢物養著麼?
當晚,洪華雲被生擒,一脈族人,押赴死牢,等候處決。
段子方帶葉安生回到皇宮後苑,叮囑葉安生守住石塔,等候消息。
“聖祖,您是要去圖努國麼?”
段子方點頭道:“是時候開戰了。”
“按此前計議,圖努應先與大宣開戰。”
“局麵有變,先讓千乘之怨氣,於圖努鐵蹄之下燒灼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