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
長安,
早朝之上,
聽見滿朝文武以及皇帝李二對李恪讚不絕口,
此時的魏王李泰和晉王李治的內心十分的不平靜。
在他們二人的心中,早已經將蜀王李恪當做他們爭奪皇位的第一競爭對手。
如今眼睜睜的看著李恪的勢頭逐漸坐大,他們的內心又怎能平靜?
於是乎,
魏王李泰站了出來。
李泰言不由衷道:“父皇。”
“孩兒有些話要說。”
李二看見站出來的李泰,道:“哦?”
“青鳥,你有何話說?”
魏王李泰道:“啟稟父皇。”
“兒臣是看見三哥他為大唐舍生忘死屢立戰功。”
“雖然兒臣與三哥的年歲十分的相近,但卻沒有絲毫的作為。”
“兒臣實在是感到十分的愧疚!”
“兒臣深受三哥的感懷。”
“兒臣不才,但是也想向三哥學習,為大唐子民做一些事情!”
聽見魏王李泰的話,李世民心中也是有些欣慰。
李二點點頭對魏王李泰道:“不錯,不錯。”
“青鳥你能夠有這般覺悟,著實是朕不曾想到的。”
“聽見青鳥你這番話,朕心中倒是十分的欣慰啊。”
得了便宜的李泰繼續奉承道:“父皇謬讚。”
李二繼續問道:“既然如此,青鳥你想做什麼呢?”
魏王李泰回答道:“父皇,兒臣自問沒有三哥那般馳騁疆場的武藝和本領。”
“兒臣唯一擅長的,便是讀書一道了。”
“因此,兒臣想要從書這方麵入手。”
李二道:“哦?”
“青鳥你想怎麼做?”
“隻要是有利於江山社稷的,父皇一定鼎力支持。”
魏王李泰道:“俗話說,亂世用典,盛世修書。”
“能夠有一本曠世巨著的修成,被天下人視為這一代王朝興旺的標誌。”
“兒臣也想為父皇的貞觀一朝錦上添花。”
“為了彰顯父皇這貞觀一朝的興旺繁華,兒臣想要修成一本地理方麵的曠世巨著。”
“名字就叫做——《括地誌》!”
“兒臣想將盛唐天下的山河地理和十道三百五十八州的信息全都記載在這本書裡麵。”
“以供後人了解我們貞觀一朝的地理詳情。”
聽到李泰的話,此時的李世民心中早已經抑製不住內心的高興。
李二十分興奮道:“好啊!”
“青鳥你的這個想法不錯,隻是動機有些問題。”
“我貞觀一朝的盛世興旺,又何須用一本書來證明?”
“是非對錯,自有後人評說便是。”
“不過……”
“話說回來。”
“咱們大唐,倒還真缺少一部記載地理詳情方麵的曠世名著。”
“若是青鳥你真的將這本《括地誌》修出來了,朕一定記你一大功。”
聽見魏王李泰被如此誇獎,作為競爭者的晉王李治的內心也不太平靜。
晉王李治心中暗暗吐槽道:“哼!什麼為國修書,什麼彰顯盛世?!”
“還不都是借口!”
“彆以為彆人看不出來。”
“你李泰最終的目的還不是為了討好父皇!”
“彆以為就你李泰會當好人,討好父皇的歡心誰不會啊!”
隻見晉王李治也站了出來,然後道:“父皇且慢!”
“兒臣也有話說!”
李治的這突如其來的打斷,讓在場的所有人全都一驚。
李二道:“哦?”
“稚奴你也有話要說?”
李治道:“正是!”
“正如四哥所言,三哥的這封信著實是振奮人心讓人醍醐灌頂。”
“不瞞父皇,兒臣聽到三哥的這封西北來信後也是心感慚愧。”
“兒臣深切為自己之前沒有主動替父皇分憂而感到慚愧。”
“奈何,兒臣一沒有三哥他在外馳騁疆場的本領膽魄,二來也沒有四哥他博覽群書的博聞強識。”
“所以兒臣也隻能儘一些綿薄之力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
“聽聞母後近日偶感風寒,兒臣聽說之後不勝心焦。”
“兒臣願意從即日起閉門不出,沐浴齋戒。”
“每日在家中佛堂之內抄寫一百遍《孝經》。”
“並且每日祈禱佛祖菩薩讓母後的病能夠早些好起來。”
李治心中思量一瞬,又接著說道:“兒臣實在是慚愧。”
“兒臣沒有什麼本事,能夠做的事情也隻有這些了。”
“希望這漫天的神佛能夠聽到兒臣的祈禱心聲,讓母後祛除病魔早些好起來吧。”
聽到李治如此“孝順懂事”的話,頓時讓唐太宗李世民龍顏大悅。
李世民高興道:“好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