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案報告在鄭銳手中幾乎被捏碎。
“頭兒,法醫那邊第八次確認了,所有證據都指向自殺。“年輕警員小李小心翼翼地說道,“陳教授的妻子還在外麵等著領遺體呢。“
鄭銳的指尖重重落在照片某處:“看看這個。“
照片上,著名腦科學教授陳明遠安詳地躺在書房沙發上,右手自然垂落,地麵散落著安眠藥瓶。一切都完美得像是精心布置的舞台劇。
“太標準了,“鄭銳的聲音冷得像冰,“標準得就像照著"完美自殺手冊"一字不差執行的。一個決定結束自己生命的人,怎麼會連藥瓶掉落的角度都這麼教科書?“
“可是頭兒,監控顯示整整24小時內沒有人進出過彆墅。沒有強行闖入痕跡,沒有毒物反應,甚至連遺書筆跡都確認是教授本人的。“
鄭銳的視線鎖定在教授左手腕上:“他的手表呢?“
“什麼手表?“
“陳教授常年戴著塊老式機械表,連洗澡都不摘。“鄭銳調出上周學術會議的新聞照片,“看這裡。但現在屍體手腕上是空的。“
書房門被推開,局長沉著臉走進來:“鄭銳,這個案子該結了。家屬需要哀悼,媒體需要通報,我們不需要無謂的猜測。“
“局長,還有一個疑點——“
“沒有疑點了。“局長按住他的肩膀,“我知道你妹妹的事讓你對自殺案特彆敏感,但不是每個自殺背後都有陰謀。“
鄭銳的手指猛地收緊。三年前,妹妹鄭琳的“自殺“現場也是這般完美到詭異。
“再給我一天。“他聲音沙啞,“就一天。“
局長長歎一聲,遞過一個信封:“家屬堅持要見她。你知道是誰。“
鄭銳拆開信封,裡麵隻有一張名片:林晞,記憶側寫師。名片背麵用鋼筆潦草地寫著一行字:“有些死亡會說話,隻要你願意傾聽。“
鄭銳站在單向玻璃前,注視著詢問室裡的女人。林晞看上去不超過三十歲,穿著一身簡約的深灰色西裝,雙手安靜地交疊在桌麵上。她不像大多數與命案打交道的人那樣帶著沉重或緊張的氣息,反而有種異常的寧靜,仿佛她隻是來喝杯茶聊聊天。
“她就是陳教授妻子請來的人?“鄭銳問身邊的小李,“記憶側寫師?這是什麼職業?“
“據說能通過觀察微表情和肢體語言,側寫出一個人記憶深處的秘密。“小李翻看資料,“陳夫人說教授最近一直在做噩夢,找林晞做過幾次谘詢。局裡心理顧問認為,如果教授真有心理問題,林晞可能比我們更了解。“
鄭銳推開門走進詢問室,將案件文件夾放在桌上,刻意製造出響聲。林晞連睫毛都沒顫動一下。
“鄭警官,“她先開口,聲音出乎意料地柔和,“陳教授的手表找到了嗎?“
鄭銳愣了一瞬:“你怎麼知道手表的事?“
“陳夫人提到你注意到了這個細節。這也是她為什麼堅持要見我的原因之一。“林晞抬起頭,她的眼睛是罕見的淺褐色,看人時有種被完全看透的不適感,“能告訴我還有什麼困擾著你嗎?除了手表消失和現場過於完美?“
鄭銳下意識想拒絕透露,但局長的話在耳邊回響——這是最後的機會了。他深吸一口氣,抽出案發現場的照片鋪在桌上。
“角度,“他指著藥瓶的位置,“藥瓶掉落的角度完全符合自然垂落的標準模式。太標準了,就像有人研究過藥瓶該怎麼掉才最合理。“
林晞輕輕點頭:“繼續。“
“陳教授是左撇子,但藥瓶在他右側地上。遺書是用右手寫的,但根據他助理的說法,教授隻有在簽名時才用右手。“
“觀察很細致。“林晞的評價聽不出是讚美還是單純陳述。
“最重要的是手表。“鄭銳放大屍體手腕的特寫,“表帶上有輕微的壓痕和膚色差異,表明手表是不久前被取下的。為什麼一個準備自殺的人會特意摘下手表?“
林晞沉默片刻,從隨身包裡取出一個平板電腦:“我能看看案發現場的全景視頻嗎?“
鄭銳示意小李播放偵查員拍攝的現場錄像。林晞看得極其專注,時而暫停,時而回放。當視頻掃過書房的書架時,她突然倒回去。
“這裡,能放大嗎?“
畫麵放大到書架的一角。在各種腦科學著作中,混著一本深藍色封麵的書,書名看不清,但書脊上有一個銀色的符號。
“你認識這本書?“鄭銳問。
“《記憶宮殿的理論與實踐》,“林晞的聲音微微緊繃,“是一本關於記憶構建和操控的專著,非常冷門。陳教授的研究方向是腦神經網絡,不是記憶科學。“
她繼續觀看視頻,當鏡頭掃過書桌時,她又喊了停。
“筆筒裡的筆,全部筆尖朝左。但你說陳教授是左撇子?“
鄭銳感到脊椎竄過一絲電流。他居然漏掉了這個細節。左撇子通常會習慣性地將筆尖朝右放置,便於取用。
“有人重新整理過書桌,“林銳低聲說,“一個右撇子整理的。“
林晞站起身:“我需要去現場。“
陳教授的彆墅位於城市邊緣的高檔社區,四周綠樹成蔭,隱私極佳。鄭銳注意到林晞在進入書房前停頓了片刻,閉上眼睛深深呼吸,仿佛在感受什麼無形的東西。
書房保持著原狀,儘管證據組已經徹底檢查過每一個角落。林晞站在門口,目光緩慢地掃過整個房間。
“不對,“她輕聲說,“這個空間的能量不對。“
“能量?“鄭銳挑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