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的男人叫季喆泗,是一個絡腮胡的粗獷大漢,也是團結軍的老大。
雖然生活在難民窟,可並沒有難民瘦骨嶙峋的模樣,一套迷彩服被他那壯實的身體撐得鼓囊囊的。
“我安排人去找給反抗軍的傳話了,這幾天從始至終都沒有反抗軍的人出現,估計是不想參加起義!”
一個女性的聲音響起,女人的年齡30歲,可以用風韻猶存來形容這個女人的姿色。這個女人就是互助會的會主,潘婷雅。
“其實我覺得這個反抗軍就是個空殼兒而已,可能就是一個一兩百人的小勢力而已,有沒有他們都無所謂!”
最後說話的男人,是一個年近六旬的老人,也是複明社的社長,趙德漢。
眾人之所以會這麼看低反抗軍,是因為反抗軍神神秘秘的,並不像他們這些勢力一樣,有根據地,有管理層。
直到現在沒有任何外人見過反抗軍的老大,也不知道難民區哪些人是反抗軍。
李信沉默片刻,在人群裡始終找不到人站出來,隨即便放棄了繼續呼喊。
“那個太平會呢?你們沒有人去通知那個姓黃的嗎?”
“通知了,人家不想參與進來!”
“就算這個太平會參與進來也沒多少戰鬥力,他們說白了就是一個神棍忽悠起來的組織罷了。”
“咱們這些人已經足夠了,人多了反而不好安排!”
李信聽後,眉頭皺得更深了,看著三個人,緩緩的點點頭,拿出一張地圖在眾人麵前攤開。
“明天晚上11點行動,趙德漢,你們從第一區的方向,朝著內城逼近。
潘雅婷,你們的人從第四區,沿著平民居住區內城逼近。
季喆泗,你們的人從主乾道直奔內城南大門。
我的人,來負責內城的西大門!”
眾人聽後,都十分感動,內城西大門,那是最貼近內城軍營的地方,也是守衛最嚴的一段城牆。
潘雅婷指著周圍的一些小頭目問道。
“這些小勢力怎麼分?”
李信大致的輕點了一遍。
“等一下,每個人帶四十個小勢力頭目走,跟他們商量好統一的口令和規矩!”
“我看行!”
“我沒意見!”
“就這麼辦!”
“對了,還有那些登牆梯和破門車,全都已經組裝好了……”
幾個人圍坐在一起安排這個第二天晚上的大暴亂,直到天色灰暗,才散開。
而整個難民區,原本死氣沉沉,在幾個小時之後,就像是一個行將朽木的老人,回光返照了一樣,頓時精神煥發,活躍異常。
難民區十二個分區,隨處可見的都是身上帶著武器的人,一夥一浪的來回奔走。
有的是在迅速集結,朝著各自分配的區域移動。
而有的卻是趕緊撤回到自己的岌岌可危的棚戶房裡,緊閉門窗,戰戰兢兢。
而還有一小部分人,趁著天色還沒徹底暗淡,帶著為數不多的物品,從四個大門離開了安全區。
這些人正是樊悠悠和呂柔的外搜小隊。
而還有一個特立獨行的地方,那就是第六區的太平會神堂,此時黃耀武正站在神堂前,誇誇其談,而下麵的會場上,就地而坐了一片信徒。
“我收到了神的指示,會挑選20000名最忠誠的信徒,前往我們的聖城,過上平靜祥和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