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從小學升入初中的學生們,大多對題目中涉及的曆史知識知之甚少,就如同朱元璋他們一樣,完全不清楚對錯。
“好了,大家安靜一下。”
麵對學生們迷茫而好奇的眼神,林嘯抬手示意大家安靜:“你們的問題,或許朱小章能解答。這一題,蘊含了三個知識點。朱小章,你來回答,還是我來回答?”
朱小章謙虛地笑了笑:“老師,還是您來吧,在您這個曆史係的碩士生麵前,我還是不要班門弄斧了。”
“好吧,就由我來給大家解釋一下吧。”
林嘯麵帶微笑,看著眼前四十多雙充滿求知欲的眼睛,心中湧起一股成就感。
洪武朝堂,朱元璋聽聞此言,急忙催促:“快記錄!標兒,彆發呆了!林嘯要講課了。”
其實不用他提醒,文武百官早已齊刷刷地看向林嘯,全神貫注,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知識點。
“其實,要回答我出的這題,很簡單,隻需要了解三個知識點。”
林嘯開始講解:“第一個知識點,是朱元璋什麼時候死,大明存在了多少年。”
他讚賞地看了朱小章一眼:“朱小章已經回答了,朱元璋是洪武三十一年死的,也就是說,他當了三十一年皇帝,然後他開創的大明朝集團公司,存在了276年。”
“第二個知識點,是大明的兩京十三省製度。”
“大明朝的帝都,可不像是我們今天,隻有一個……他建立的時候,隻有金陵是帝都,後來遷都到北京,但是金陵依舊是京都,所以大明有兩個京城,兩套一模一樣的官員體係。”
“所以,這可是小閣老的舉重奪冠名言,兩京十三省在他肩上挑著呢,這裡麵的兩京,就是金陵和北京。”
為了讓講解更加生動形象,林嘯在PPT上展示了小閣老的配圖。
“第三個知識點,就是大明的第二任皇帝是誰。在第二任皇帝期間,大明發生了一場被稱為靖難之役的戰爭,這場戰爭,就導致了大明帝都金陵被攻破……大明換了新皇帝,永樂大帝上位,才有後來鄭和下西洋的故事……”
“最後就是大家應該知道的,大明滅亡,朱元璋開局一個碗,崇禎皇帝結局一個繩,李自成破北京後,大明滅亡的一些知識。這些知識,對你們而言,算是超綱了……”
“但這個題目,算是老師給大家留的引子,希望大家下去過後,對大明有興趣的,和朱小章一樣自學……”
“回到這個題目上,這個題目我設置的答案是甲:四年!大明第一任皇帝朱元璋死後四年,和秦始皇死後四年,帝都都有被攻破的經曆,隻是,他們的結局不同……為什麼會結局不同?這題可以給大家思考……”
林嘯兼顧科普知識和課堂效果,循循善誘,引導著這些初次接觸曆史知識的初中生。
在林嘯淺顯生動的講解下,學生們漸漸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洪武朝堂上,朱元璋等人也恍然大悟。
“原來如此……”
“我大明,設置了兩個京城!”
“金陵被破之後,去到了北京……”
“不是我大明亡了啊……”
眾人紛紛鬆了一大口氣。
然而,朱元璋心中依舊充滿疑惑:“慢著……那什麼靖難戰爭到底怎麼發生的?永樂大帝是誰?後來為何要遷都到北平?那地,不是老四的封地嗎?”
雖然大致了解了當前的問題,但對於後續的曆史發展,他依舊充滿迷霧,畢竟在此時,他還從未考慮過遷都之事。
不過,相較於遷都,他對靖難戰爭更為關心。可惜,林嘯並未詳細解釋。
就在這時,隨著林嘯公布答案,天幕也顯示出了朱元璋選擇錯誤的懲罰:【答案公布,你的選擇錯誤,扣除五萬斤糧食獎勵。】
但此時的朱元璋,已經顧不上這些懲罰了。
“好了,同學們,這題就是這樣……那麼,為什麼會引發靖難戰爭呢……為什麼大明差點二世而亡呢?”
林嘯趁熱打鐵,再次拋出問題,“朱小章,你繼續回答第三題,朱元璋之後,繼位的是誰?”
這道題一出,朱元璋緊張地屏住了呼吸,朱標也下意識心頭一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