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趙瀅、榜眼上官月、探花宋玉——”
‘嘶~’
“果然都是我大虞朝有名的幾位女才子,聽說她們的出身也同樣顯赫呢。”
聽著周圍響起的各種議論聲,李平安的表情卻逐漸疑惑了起來:
狀元不是李欣悅,甚至連榜眼和探花都不是她?
大虞朝的狀元由殿試作答之後,再由皇帝和諸位考官共同決定,凡是參與殿試之人,都可稱為‘天子門生’。
一般情況下,影響殿試排名的有兩個因素,一是參試者本身的才能,另一點則是她們的外表。
畢竟如果前麵幾人的文章質量相差不大的情況下,皇帝肯定更會願意一個符合自己眼緣的狀元。
讓李平安感到疑惑地是,這大虞朝的律法甚至大多數應敵之策都是出自自己之手,李欣悅又跟在他身旁學習多年,卷試方麵肯定不會有大的問題。
至於容貌,李欣悅從十四歲開始,前來說親的媒婆硬生生將家裡的門檻踩低了接近十厘米,即使當不得狀元,但入前三甲應該是沒有問題的才對。
目光持續下移,隨著榜單上的名字逐漸出現,李平安臉上疑慮更甚:
沒有!
沒有!
沒有!
直至最後一名,他都沒有看到李欣悅的名字!
這不合理!
之前的鄉試和會試,李欣悅已得頭籌,縱使此次發揮失誤且容貌不得女帝歡心,也不可能榜上無名。
“殿內,到底發生了什麼?”
在李平安滿心疑慮的同時,剛剛放榜完成的兩名小吏居然再次行動了起來。
‘嘿~’
“還有,還有一張榜!”
“這是什麼東西,居然可以和殿試金榜放在一起?”
不隻是周圍百姓,李平安的目光也落到了一旁的新榜之上:
他有一個強烈的預感,李欣悅的經曆,肯定與這張新榜有關。
一片矚目之下,新榜逐漸展開。
“是一篇文章?”
“凡天下勢,皆以利來……”
隻看第一句話,李平安便知道了這是李欣悅的作品。
雖然筆跡發生了改變,但其中蘊含的思想、表達的內容,都是他一字一句所授,而現在,這篇文章上卻寫著‘趙瀅’的名字。
“不愧是狀元文章啊,想不到有一日能在女子的筆下見到如此恢弘之作,陛下取士於女子,果然有先見之明。”
實際上除了第一篇之外,還有著榜眼和探花的文章一同展示,但在對比之下卻顯得毫無特色。
三甲文章儘展,兩名小吏卻從懷裡再次取出一張白色方紙。
“還有?”
“這次又是什麼?”
“這好像……是有人盜竊狀元文章?”
“好不要臉!”
“陛下辛苦為天下女子爭取好處,卻有人行此等無恥之事敗壞我等女子名聲,就該將其直接斬首!”
“斬首怎麼行?應該扒光了衣服遊街示眾,為咱們的女狀元好好出氣!”
第三次張貼的紙張上的內容毫無疑問便是‘李欣悅盜取狀元文章,企圖殿試舞弊而被女帝革除功名’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