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不用趙高使眼色,趙瀅心中的怒火早就已經達到了極點。
口中發出一聲大吼,趙瀅這才扭頭朝著女帝行禮:
“陛下,我對此次比試的結果有異議!”
‘嗯?’
自己的欽選狀元輸給一個‘文賊’,女帝的表情同樣很是難看。
不過在聽到趙瀅的話語之後,她卻不由得產生了幾分希望:
“既然有異議,那便直接說出來吧。”
“不過,彆忘了李欣悅的策論早在建國之初,便被太祖皇帝驗證過了。”
這句話是在提醒趙瀅,無論你是胡攪蠻纏還是真的找到了漏洞,朕都可以站在你的身後進行支持,但是……
李欣悅此時背後站著的是太祖皇帝,無論如何都不能讓太祖的名聲受損。
“瀅兒明白。”
對著女帝點了點頭,趙瀅這才繼續開口道:
“就是因為太祖皇帝曾經驗證過李欣悅的策論,所以趙瀅才會不服。”
不用女帝催促,趙瀅更是當著在場眾人的麵,將自己想好的話語說了出來:
“且不提李欣悅給出的答案本就屬於已有之事,由於科舉並無此等規定,所以趙瀅不做追究,但……”
“既然是策論,那就理當考慮到所麵臨的各種情況。”
“太祖皇帝之時,我朝初立,天下世家豪門對我大虞尚且存在著一定的警惕和不認可,當時借糧,當然不會成功,”
“然而此時大虞早已立國數十年,陛下之功更是蓋過不知多少前朝之君,先不說我大虞本就風調雨順,即使偶有天災發生,恐怕無需陛下開口,便有著無數的豪門世家爭相借糧救民。”
話語至此,趙瀅臉上的神情也越發自信:
“所以我認為,李欣悅的策論並不能比我更強。”
……
隨著趙瀅的話語出口,女帝也露出了思索之色:
實話實說,刨除掉趙瀅對於自己的誇獎和馬屁,這場辯解中的其他話語其實和放屁無疑。
雖然大虞建立多年,天下世家豪門與皇室之間已經達成了一定的默契,但若是真的遇到天災降臨,不付出足夠的代價,誰也不可能從他們手中獲得足夠的糧食。
相比之下,李平安的法子雖然又老又土而且聽起來略顯殘酷,但無疑是救災成本最低的一套方案。
不過,既然給了趙瀅爭辯的機會,女帝自然就沒想過她的話語能多麼合理。
準確來說,女帝隻是需要一個能讓百姓認可的理由就行。
沒有絲毫意外,趙瀅給出的答案已經完美符合了女帝的期望。
裝模作樣的點了點頭,女帝這才繼續開口道:
“若是如此說來的話,趙瀅的話語倒也未嘗沒有一定的道理。”
“當時之事,不足以為今人之功,但李欣悅的策論卻也並非錯誤,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