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藝術博物館的玻璃幕牆,在晨光中閃爍著冷冽的光芒。
林曉野站在《東西方對話:21世紀先鋒藝術展》的巨幅海報前,不自覺看出了神。
海報上並列著畢加索的《格爾尼卡》與一位中國當代藝術家的裝置作品,策展理念一目了然——藝術無國界,但記憶有來處。
“是不是羨慕了?”
李萍萍同樣望著巨幅海報。“彆羨慕,隻要你堅持,你的作品也總會有展出那天的。”
林曉野搖搖頭,珍珠耳墜在陽光下泛著柔和光澤。
這是她大學畢業那年蘇錦山送的禮物,今天特意戴上,像是某種無言的儀式。“我隻是在感歎,工作後竟還有機會來參加這種展覽。“
這種展是屬於那些心懷憧憬,永不磨滅,對藝術充滿執著,並始終相信自己能成功的人的。
不是她這個,已經拋棄它們,投身金錢名利場,一個毫不起眼的小牛馬的。
李萍萍今天穿了件香奈兒的粗花呢套裝,胸前彆著工牌,活脫脫體製內精英的模樣。
李萍萍拍拍她肩膀。“隻要你想,機會有的是。”
說著換了個輕鬆的語氣。“彆想那麼多了。今天參展的除了畢加索、達利這些大師,還有好幾個青年藝術家聯盟的單身才子呢。走,我給你引見一下。”
林曉野看她擠眉弄眼的樣,無奈地笑。“我就知道你沒安好心。”
李萍萍就是沒安好心。
她來參展的核心目的,是要給她介紹更好的選擇,免得她一直吊在蘇錦山這顆歪脖子樹上。
李萍萍不給她退縮的機會,拉著她便往裡走。
過了安檢,步入主展廳。
林曉野敏銳嗅到了空氣中飄著的鬆節油、檀香和電子設備混合的奇特氣味。
她抬頭,打量若大的展廳,雖做好心理準備,可還是忍不住心生震撼。
挑高十米的展廳,被分割成數個主題區域,來自全球三十七個國家的作品在此彙聚展出。
林曉野站在恢弘的展廳中央,看如星辰般在眼前鋪展的兩百餘件傑作。
這一刻,人類最精妙的思想與最熾熱的情感在此刻凝固成永恒,藝術的重量幾乎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看,達利的《記憶的永恒》真跡。”李萍萍拽著林曉野衝向超現實主義的展區。
那幅著名的融化時鐘的畫前麵,已經圍了十幾個人,而畫作的下方用小牌標注著:私人收藏,首次公開展出。
林曉野擠進人群,凝視著畫中扭曲的時空,突然想起大學時蘇錦山在畫室裡講解這幅畫的情景——他修長的手指劃過投影屏幕,說達利畫的是“記憶的柔軟本質”。
那天她偷偷在速寫本上畫了他的側影。
後來,那本速寫上便都是他的畫像。
在林曉野看得出神時。
“曉野?”
一個溫婉的女聲從身後傳來。
林曉野聞言轉身,看到是誰在喊自己時,呼吸瞬間凝滯。
蘇錦山挽著一位穿月白色旗袍的女子站在那裡,陽光透過天窗灑在他們身上,宛如畫作中的一對璧人。
“姚……姚同學?”林曉野認出了女人。
姚微白,蘇錦山青梅竹馬的女朋友,也是大學時隔壁學校的學生會主席。
兩所學校曾經聯誼過。
林曉野也是在聯誼會上,匆匆見過她一麵。
雖隻見過一眼,可卻知道她的身份,也在同學們的傳話間對她愈加熟悉。
對比林曉野的錯愕與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