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太子秦雲宸,風光月霽、驚采絕絕。
大公主早夭,二皇子先天不足沒熬過六歲。
秦雲宸是皇後所出,占了嫡、長二字,入主東宮乃是眾望所歸。
而他文武全才,無論士林還是武勳之中都有不菲的名聲。
那是舊曆大乾最好的幾年。
先帝勵精圖治,秦雲宸傾力輔佐。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切都變了。
眼看著太子在朝中勢大,先帝又扶持起兩位出挑的皇子,一手挑起黨爭。
不過以秦雲宸的根基,即便兩人有所掣肘,也造不成太大的威脅。
事情的轉折點在先帝發了一次急病,臥床不起無法理政,由太子代政。
病了月餘,當他重新接管政務的時候,發現朝堂平和得很。
政事處理得井井有條,百官文武對太子讚不絕口,仿佛有他沒他並沒有什麼區彆。
這一次急病,先帝的身體每況愈下,心思也徹底發生了變化。
他開始變得疑神疑鬼,認為太子挑釁自己的皇權。
尤其是連武勳都不站在自己這頭,這說明隻要太子想,完全可以取而代之!
從複政起,先帝便開始不遺餘力打擊太子的勢力。
切斷他麾下在軍隊中的影響力,而後在朝政上當著百官的麵動輒叱責。
禁閉東宮,這是當時經常見到的懲罰。
而由太子推行的政策,一律駁回,要麼做了半截讓其他皇子接手摘桃子。
一年的光景,太子身邊羽翼大不如前,兩位親王卻如日中天,鬥得旗鼓相當。
誰都明白,這時候跟著太子撈不到任何好處。
凡是敢表明立場的沒一個好下場,即便先帝沒有當場發作,後續也會將其調離。
連兩朝元老的禦史大夫,以“太子乃國本”的正論請奏,最後也淪落個告老還鄉的結果。
一時無兩的秦雲宸仿佛成了過街老鼠,誰都不願意沾上。
不肖兩三年,他就變成了朝堂上的擺設。
除了占個太子的名頭之外,秦雲宸再無任何作為。
風光月霽的人,變得越來越沉默寡言,臉上再不見笑容。
原本東宮往來有鴻儒,如今沉寂得無人問津。
不僅如此,後宮中兩位親王的生母先後被提為皇貴妃,皇後的權柄被大幅削弱。
皇後外戚家族也不好過,年輕一輩沒有一個起來的。
老東西打壓的打壓、剩下的調離鳳京。
朝中已然隱隱傳出了廢除太子的風聲。
本以為先帝要在兩位親王之中擇一取而代之,但風聲就隻是風聲,數年沒有進展。
先帝吃一塹長一智,又怎麼會重蹈覆轍。
他就是要秦雲宸占著名頭毫無作為,兩位親王明爭暗鬥互相消耗,如此穩坐龍椅。
當時秦明凰雖然看不過眼,不過一個公主能做什麼,連朝政都乾涉不了。
她忙著換駙馬,生孩子玩兒準備組建蹴鞠隊,已經初具規模。
不過秦明凰也不是什麼都沒做。
自從太子失勢,東宮一係都遭到了無情的打壓,其中也包括他的妹妹秦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