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條看似普通的評論,像一顆火星,濺入了滾燙的輿論油鍋。
一瞬間,評論區炸了。
起初,外省的網友還滿是疑惑。
“青禾蔬菜是啥?很有名?”
可這條評論,卻像吹響了集結號,瞬間喚醒了所有潛伏在評論區的省內老饕。
“坐標雲州!我來翻譯翻譯,什麼叫他媽的驚喜!”
“前麵的彆問了!問就是你們不懂什麼叫蔬菜的天花板!”
“我靠,終於找到組織了!這個‘青禾蔬菜’,就是我們省城現在的頂級硬通貨,有錢都未必能吃上!”
科普大軍,正式下場。
當一個自稱在天然居消費過的食客,用近乎炫耀的語氣打出那行字時,整個評論區徹底失控。
“彆的不說,就他們家一道涼拌拍黃瓜,三百八十八一份,還得求著經理預留,去晚了毛都看不見!”
轟!
三百八十八一盤的拍黃瓜?
這個價格,像一枚深水炸彈,在數以萬計的網友腦海裡轟然引爆。
質疑、嘲諷、謾罵,瞬間淹沒了整個評論區。
“瘋了吧?黃瓜是金子做的?三百八,他怎麼不去搶!”
“年度智商稅,鑒定完畢,哪個大冤種會去吃?”
“博主恰爛錢的吧?為了熱度臉都不要了,編也編個靠譜點的價!”
視頻的熱度,以失控的速度瘋狂飆升。
短短幾小時,點讚破百萬,評論數十萬,直接衝上熱搜榜。
#天價黃瓜#
#三百八一盤的農村菜#
#起底青禾村#
三個詞條,三支火箭,直衝雲霄。
起初,討伐聲勢浩大。
但很快,戰局出現了詭異的變化。
那些真正吃過的食客,竟然自發形成了一股堅不可摧的同盟,開始用極具感染力的語言奮力反擊。
“沒吃過的都閉嘴!你們根本想象不到那是什麼味道!那黃瓜的脆爽,我活了三十年,第一次知道黃瓜能好吃到這種地步!”
“對!我老婆最討厭吃西紅柿,那天在天然居,她一個人乾掉一整盤,還把盤子舔乾淨了!她說那是她這輩子吃過最好吃的東西!”
“何止是好吃!我上次請客戶吃飯,點了一桌青禾蔬菜,生意直接談成了!客戶說,能搞到這種菜的人,實力肯定錯不了!這錢,花得比什麼都值!”
這些現身說法的評論,真實、有力,帶著一種難以言喻的魔力。
輿論的天平,開始出現了奇妙的傾斜。
眼看價格戰打不贏,一些黑粉和聞風而來的“打假博主”,立刻調轉槍口,祭出了終極殺手鐧。
“科技與狠活!”
“嗬嗬,味道這麼‘不正常’,價格賣這麼貴,裡麵要是沒加點東西,我把鍵盤吃了!”
“絕對是激素催熟的毒菜!不然怎麼可能長這麼快,味道還這麼衝?大家千萬彆上當!”
“這不就是食品界的‘海克斯科技’嗎?吃多了怕不是要變異!”
這個說法,瞬間戳中了無數人對食品安全的焦慮神經。
因為它足夠“科學”,足夠“驚悚”,也足夠誅心。
食客們隻能反複強調“好吃”、“感覺身體很舒服”,但這種主觀體驗,根本無法反駁“激素”、“添加劑”這種看似專業、實則胡攪蠻纏的質疑。
懷疑的種子一旦種下,就在人們心裡瘋狂生根發芽。
……
這場互聯網風暴,很快就送到了河源縣委書記李安的辦公桌上。
縣委書記辦公室。
李安的臉色陰沉,他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動,看著那些“毒菜”、“激素”、“科技與狠活”的字眼,太陽穴突突直跳。
青禾村項目,是他親自拍板的標杆工程。
一點八億的修路合同,三年免稅的紅頭文件,都壓著他沉甸甸的政治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