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
朱棣不知何時走到了朱元璋身邊,低聲道:“兒臣覺得,這木正居……或許真是上天派來輔佐我大明的。”
朱元璋看了他一眼,沒有反駁。
他隻是長長地歎了口氣:“老四啊,你這‘哥們兒’,咱是真服了。”
“以後若是真見了他,你……替咱多敬他幾杯酒。”
朱棣重重點頭:“兒臣遵旨!”
就在這時,天幕突然再次亮起。
【漢王與趙王的“海外就藩”,如同一場極其高明的政治魔術,將一場迫在眉睫的內戰,轉化為了大明向外擴張的動力。】
【永樂落幕,洪熙登場。】
【大明這艘巨輪,在木正居的掌舵下,平穩地駛入了另一個黃金時代——洪熙之治。】
天幕畫麵流轉,展示出一幅幅令人目眩神迷的盛世圖景。
那並非單純疆域的擴張,而是一種從骨子裡透出的自信與富足。
百姓家中常備精米白麵,商隊絡繹不絕於途,學堂裡書聲琅琅,連田間地頭的老農,都能隨口拽兩句《木文正公集》裡的道理。
然而,就在所有人以為木正居會繼續揮舞他那根“上帝之鞭”,將大明的疆域推向極致時,他卻突然踩下了刹車。
【洪熙年間中期,大明國力達到鼎盛。但首輔木正居卻連下十八道輔諭,嚴禁邊軍再向西、向北推進哪怕一寸。】
【朝野不解,甚至有人上書彈劾其“暮氣沉沉”、“喪失進取之心”。】
【殊不知,這位老人早已看透了這個時代的“極壁”。】
天幕上,出現了一張巨大的大明疆域圖。
從安西省(中亞)到京師,快馬加鞭,急報也需走上一個月。
若遇風雪,甚至要兩三個月。
【疆域太大,政令不通,這是古代帝國崩潰的根源。】
【木正居比誰都清楚,在沒有蒸汽機和電報的時代,如今的大明,已經觸摸到了農業文明所能控製的疆域極限。】
【再打下去,打下來的就不是疆土,而是沉重的包袱和未來的動亂之源。】
奉天殿前,朱元璋看著那張巨大的地圖,若有所思。
他打了一輩子仗,深知“打江山易,守江山難”的道理。
木正居能在這個時候收手,這份清醒,比百戰百勝更難得。
【意識到“物理極限”鎖死了大明上限的木正居,做出了一個再次震驚後世的決定。】
【他將目光,從腳下的土地,投向了萬物的本質。】
【既然版圖無法再從平麵上擴張,那就從維度上進行“飛升”!】
天幕畫麵一轉。
京師,一座嶄新的宏偉建築拔地而起——大明格物院。
【這一年,木正居七十歲。他不再頻繁出現在內閣,而是整日泡在這座格物院中。】
【後世之人,在翻閱這段曆史時,往往會被他那一長串亮瞎眼的頭銜震得頭皮發麻。】
隨著解說,天幕上開始滾動播放木正居的新頭銜。
每一個字,都如同一記重錘,砸在古今觀眾的心口。
【他是“經典力學之父”,並將其命名為“木公引力定律”。】
【他是“現代化學奠基人”,在他的實驗室裡,第一次分離出了氧氣,被稱為“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