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緣!”
儘管昨日已有傳聞,但親耳從皇帝口中聽到宣告,依舊讓不少人血脈賁張。
更讓他們震撼的景象,緊隨而至。
隻見崇禎神色平靜地抬起衣袖,輕輕一揮。
禦座之下,毫無征兆地湧起一片潔白如絮、翻滾不休的雲霧。
這雲霧並非水汽,而是凝聚不散的實體。
連同旁邊的王承恩在內,將整個禦座托舉起來,離地升空!
儘管王承恩事先得了崇禎提醒——
“稍後無論發生何事,站穩即可”。
真當雙腳離地,王承恩仍嚇得臉色發白,顧不得什麼禮儀規範,將一隻手按在禦座靠背上。
昨日已在永壽宮,見識過皇帝種種神異手段的韓爌、溫體仁、朱純臣等人,勉強還能保持鎮定。
可對於廣場上,絕大多數第一次目睹“神跡”的文武百官而言,這一幕帶來的衝擊是無與倫比的。
“天、天哪!”
“飛……真飛起來了?”
“祥瑞,祥瑞啊!”
倒吸涼氣之聲此起彼伏。
許多人瞪大眼睛,張大嘴巴,看著象征至高皇權的禦座,在嫋嫋雲霧的托舉下,停在離地約五丈的高度。
陽光適時為禦座鍍上金邊。
仰而視之,崇禎恍若天神臨凡。
不少官員被景象衝擊得心神失守,再次跪拜下去,口中念念有詞。
崇禎俯瞰下方如螻蟻般渺小、卻又承載大明國運的臣子們,超然道:
“朕蒙真武大帝點化,得窺宇宙玄機。”
“夫天地之始,非盤古一斧之功,乃無極之道,化生垂象於此方乾坤。”
“我等所見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不過大道顯化之一隅。”
“猶如鏡花水月,雖具其形,未得全貌。”
“大千世界,恒河沙數,此界不過滄海一粟耳……”
開篇道論如天書般砸在眾人頭頂,讓他們既聽得雲裡霧裡,又顛覆了“渾天說”、“大明即天下”等固有觀念。
“我界之仙——”
崇禎終於切入正題:
“並非天生地養之神祇,乃人通過修行,不斷超越自身桎梏,向更高生命層次進化之終極形態——”
這時,一位站在前排的老翰林,壯著膽子打斷道:
“陛下,老臣愚鈍,敢問進化一詞……是何意?”
崇禎並未怪罪,耐心解釋道:
“以蠶為例,初時為卵,孵化成蠶,吐絲作繭。實則於繭中蛻變成蛾,破繭而出,獲得飛翔之能。修仙之道,亦是如此。”
從科學的角度解釋,蠶蛻變成蛾屬於變態發育,進化則是指物種經曆漫長時間,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逐漸形成新物種的過程。
遺憾的是,此界大明,注定不會給科學留下位置。
包括“進化”在內的一係列新詞釋義,將掌握在崇禎口中。
“……簡而言之,凡人汲取天地靈機,淬煉肉身魂魄,步步進化,可謂之修真。”
崇禎心念微動,藏在袖中的一塊靈石悄然化為齏粉,內蘊靈力被迅速抽取。
旋即雲霧湧動,馱著禦座緩緩向前飄飛。
如巡天仙駕,移動在文武百官的頭頂!
這下,徹底擊潰了最後一絲懷疑。
此前,還有極少數心思縝密或曰頑固的官員,暗自猜測,禦座懸空或許是用了極其高明的機關。
比如從奉天門城樓垂下肉眼難見的細絲線吊掛。
可此刻,禦座就在他們頭頂上方移動、盤旋。
雲霧繚繞,觸手可及——當然,無人敢伸手——無任何取巧的可能。
崇禎的聲音繼續從空中傳來:
“故而,隻要尋得正確功法,持之以恒修煉,凡人亦可踏上進化之路,成為修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