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
長溝流月去無聲。
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
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
閒登小閣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這首《臨江仙》寫的是懷才不遇,英雄無用武之地,待到暮年惶然四顧,如在夢中。
時間來到明末。正是日出江花紅勝火的好時節,河灣裡幾處漁家,幾聲歡唱,仿佛是抒發難得的閒情逸誌。岸邊柳樹下幾位姑娘家一邊漂衣,一邊說著“打邊草”,嘻笑聲不時傳來,春意融融。
不遠處的茅舍,一個青年斜倚在門邊,懷中捧著“十裡香”,頭上頂著驕陽,正有一搭沒一搭的喝著酒,一邊望著那岸邊的美景,嘴角還不時掛出幾絲微笑,看似漫不經心,可身上的一襲青衫卻不曾有一塊酒漬,一雙手更是與岸邊那幾位姑娘家勝雪的肌膚不遑多讓。恰好籬笆外走過幾個村姑,幾聲驚呼後便有幾隻手在那裡指指點點。青年也不介意,仍是有一搭沒一搭的喝著懷中的酒,看著岸邊的幾許美景。
遠處傳來得得的馬蹄聲,還沒到近處,鸞鈴聲已到耳邊。青年皺了一下眉,隨即恢複了平靜的麵容。不多時,一團火紅闖了進來,“唰”的一聲,馬鞭在空中揮過,一匹渾身雪白不見一根雜毛的駿馬已經騮到了籬笆外,出去的時候還回頭“噅噅”了幾聲,一副幸災樂禍的樣子。
“喂,姓蕭的小子呢?”
青年望著眼前一身紅衣的女子,晃了晃懷裡的酒壇子算是回答。
“喂,我問你呢。姓蕭的小子呢?”女子的話語裡明顯多了幾分不耐和焦躁。
“你問我?哦,是了。”青年好一會兒才回了那麼一句。
“你…算了,本姑娘不跟你一般見識。去,叫姓蕭的小子出來。”
“請問姑娘,那人是你親戚?”青年問。
“不是。”
“那是你舊相識?”
“不是。”
“既然非親非故,那姑娘找此人有何貴乾?”
紅衣女子愣了一下,忽然莞爾一笑,說了一句自以為得意的話,“難道非要沾親帶故才可以找人?”
“當然不是。那麼不曉得姑娘是來尋仇呢還是討債?”
紅衣女子又愣了一下,不知如何作答,俄而跺了跺腳,銀牙碎咬:“他欠我一個人情,我是來找他還的。”
“既如此,那姑娘請便吧。”青年向後指了指屋裡,老大不耐煩的樣子,嘴裡還嘀咕了一句“多情總被無情惱啊”。
那紅衣女子本已進了半邊門,聽他這麼一說,轉過頭狠狠瞪了一眼。青年也不在意,一仰頭,咕嚕又是一口酒。
還沒等酒下肚,屋裡一聲驚呼。青年忙一轉身,瞬間便到了裡間。隻見裡麵一片狼籍,汙穢難聞,地上還趴著一個穿著富貴的胖子,隻是那員外帽不知滾到哪裡去了。紅衣女子怔怔站在屋中間,望著亂糟糟的屋子,一臉茫然。
青年皺了皺眉,騰出手來捂住鼻子,剛想開口說話,門外響起暴雷價一般的怒喝,“理難通,蕭遠,你兩個王八蛋快滾出來,俺今天不把你倆打個稀巴爛,俺胡大牛就不姓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