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甲首秀的掙紮,像一盆冷水,澆滅了季前賽積累的所有熱度。阿爾特塔是一位極其注重實戰效果和戰術紀律的教練,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環境中,他無法僅憑潛力就讓一名狀態不佳的球員持續首發。
接下來的第二輪、第三輪西甲聯賽,皇家馬德裡的首發名單中,中場位置再次回到了貝林厄姆、巴爾韋德和楚阿梅尼的組合。林陽的名字,安靜地躺在替補名單中。
第一場替補,外界還認為是正常的輪換和調整。
第二場繼續替補,猜測聲開始響起。
當第三場比賽,對陣一個實力相對較弱的對手,林陽依然未能獲得首發,甚至在球隊大比分領先的情況下,阿爾特塔寧願換上塞瓦略斯和迪亞斯,也沒有給林陽一分鐘出場時間時,輿論的風向徹底變了。
《阿斯報》:“謎團:阿爾特塔為何冷藏林陽?僅僅因為一場表現不佳?”
《馬卡報》:“從超級新援到邊緣人?林陽在皇馬的未來蒙上陰影。”
加泰羅尼亞的媒體更是幸災樂禍:“史上最貴板凳?皇馬1.2億歐元買了個觀眾。”
各種猜測甚囂塵上:
“肯定是訓練態度出了問題!”
“是不是和更衣室大佬鬨矛盾了?首秀失誤被排擠了?”
*“阿爾特塔根本不會用他,買來就是個錯誤!”
“膝蓋的老隱患是不是爆發了?所以不敢用?”
社交媒體上,“#解放林陽”甚至成了一個略帶諷刺的話題標簽。
麵對這一切,林陽選擇了最職業的方式應對。他沒有在社交媒體上發表任何言論,沒有通過經紀人施壓,甚至在接受俱樂部官方采訪時,也隻是表示:“我尊重教練的決定,我每天都在努力訓練,爭取儘快適應,等待機會。”
在巴爾德貝巴斯,林陽依然是訓練最刻苦的人之一。加練結束後,他不再立刻離開,而是會坐在場邊,拿著戰術平板,認真地觀看之前比賽的錄像,尤其是對手的防守剪輯和隊友的跑位習慣。他開始更仔細地觀察西甲各隊後衛的處理球方式、中場球員的防守習慣以及裁判的判罰尺度。
當隊友們在場上進行分組對抗時,作為替補一方的林陽,觀察得尤為仔細。他注意到西甲後衛更喜歡上搶,但身後的空當利用方式與法甲不同;他注意到隊友維尼修斯和羅德裡戈內切射門的偏好路線;他注意到貝林厄姆前插的最佳時機。
林陽甚至在語言學習上更加用力,強迫自己更多地用西語與隊友進行簡單的戰術交流,雖然依舊磕絆,但態度贏得了包括阿拉巴、卡瓦哈爾等老將的暗自點頭。
這段坐在板凳上的時光,固然煎熬,卻也迫使林陽從一個不同的視角去審視比賽,去理解阿爾特塔的戰術要求,去剖析西甲這個全新的對手。他不再是場上那個需要瞬間做出反應的球員,而是成了一個冷靜的觀察者和學習者。
阿爾特塔將這一切看在眼裡。他並沒有放棄林陽,相反,他認為這是年輕球員適應豪門和頂級聯賽的必要過程。他有時會在訓練後特意留下林陽,用戰術板給他講解西甲防守的特點,指出他首秀中處理球可以改進的地方。
“耐心,林。”阿爾特塔有一次用英語對他說,“這裡和法國不同,和熱身賽更不同。你需要學習和適應。機會會來的,但你需要確保自己準備好了。”
林陽重重地點了點頭。
外界的風暴仍在繼續,但林陽的內心卻逐漸平靜下來。最初的失落和焦慮,被一種沉潛的決心所取代。他像一頭蟄伏的獵豹,收斂起所有的鋒芒,在暗處仔細觀察著獵物和環境,默默積蓄著力量,等待著那個必將到來的、重新證明自己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