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知夏拍了拍還在發愣的弟弟:“走了,這裡不宜久留。”
她接過柳學軍背上的空背簍:“我還有彆的事要處理,你先出去,在外麵等我。”
“一起唄?”
“聽話!”柳知夏眼神一肅。柳學軍不敢再多問,聽話地先走了。
支開弟弟後,柳知夏才在黑市裡認真逛了起來。
她目標明確,先是買了幾枚受精的雞鴨鵝蛋,又挑了一些稀罕的蔬菜種子和一根橘子樹苗、一根桃樹苗。最後,她還買了幾尾活蹦亂跳的草魚、鯉魚和鯽魚魚苗。空間裡雖然有魚,但那些紅錦鯉看著太喜慶,她下不去手,還是養些能吃的實在。
等東西買得差不多,她迅速離開黑市。在無人處,她念頭一動,將背簍裡的東西全部移入空間,隻留下一條草魚做幌子。
柳學軍在外麵等得焦急,見她出來連忙迎上去:“姐,你買了啥?
看到背簍裡的魚,他開心起來,“這個在供銷社不也能買?”
“供銷社要票,這裡不要,價格也差不多。回去燉魚湯挺不錯。”柳知夏解釋道。
柳學軍知道姐姐賺了錢,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不過,咱家又是魚又是肉還有雞蛋,是不是太奢侈了?”
柳知夏拍拍他的肩膀:“彆擔心,雞蛋不吃也會壞,雞蛋大部分都是陸家賠的。再說,山裡還有不少藥材,現在有了銷路,隻要勤快,咱家日子很快就能好起來。”
柳學軍用力點頭:“嗯!我也該出去找點事做,給家裡分擔了。”
他停下腳步,認真地看向柳知夏,“姐,我想去投奔二哥,在廠裡找一份活。”
柳知夏有些意外:“你不參加高考了?”
柳學軍苦笑:“誰知道什麼時候恢複?我總不能在家讓你們養一輩子。等真恢複了,我再回來考也一樣!”
柳知夏算了算時間,離恢複高考還有一年多,讓他出去曆練一下也好。
“那行,咱們先去找二哥打聽一下,你在外頭可以先乾一年,等收到確切消息的時候,可以再回來複習準備考試。”
柳學軍開心得直點頭道:“對,我就是這個意思!”
姐弟倆一合計,直接去了鎮子另一頭的木材廠。
他們到時,二哥柳衛東和二嫂周娟正坐在院子裡說笑。看到他們,周娟臉上的笑容明顯僵了一下,但很快又熱情地迎了上來。
“三妹四弟,你們怎麼來了?”
柳衛東也緊張地問:“家裡出什麼事了嗎?大哥前些日子才來過。”
周娟拉著柳知夏的手,一臉關切:“聽說你差點被牛撞了,沒事吧?廠裡忙,我們也沒空回去,就讓大哥給你帶了隻雞補補。”
柳學軍驚呼:“那隻雞是你們給的?”
周娟愣了一下,隨即冷笑一聲:“怎麼?大嫂不會說是她買的,然後把娘給的采買錢給黑了吧?”
柳學軍尷尬的咳嗽了一聲,求助地看向柳知夏。
柳知夏笑著打圓場:“雞沒吃,養在後山,現在每天還能下一個蛋呢。”
柳衛東看著弟弟妹妹,再次問:“那你們今天過來到底是要做什麼?家裡缺錢了?”
柳學軍這才說明來意:“哥,我也想來找個活,補貼家用。”
柳衛東為難道:“你不要準備考試嗎?”
“我想先乾一年,等恢複高考了再去考!”
柳衛東立刻搖頭:“那不行。這裡都招長期工。你要真閒著,在家幫爹娘多乾點活不也一樣?我們給家裡的錢也夠用了吧?”
聽出二哥不情願的語氣,柳學軍也不好再開口。
周娟見狀,笑著打圓場:“四弟,你這細胳膊細腿的,哪乾得了體力活?你二哥是心疼你。還沒吃飯吧?等會兒讓你二哥去廠裡打飯回來一起吃。”
進了宿舍,周娟一邊招呼他們坐下,一邊順手把柳學軍的背簍取了下來。她瞥見裡麵的魚,眼裡閃過一絲異樣。
“家裡最近夥食還不錯,還有魚呢。”
柳學軍沒聽出二嫂語氣不對,老實回答:“是啊。三姐賣了點東西,賺了點錢就買了魚,打算回去燉湯。”
柳知夏連忙找補道:“是之前運氣好,在山裡撞見了貴的藥材,拿去賣了點錢。正好孩子們長身體,就想著買魚回去燉湯。”
周娟招呼他們坐下,轉身把剛拿出來的麥乳精又放回櫃子裡,隻給他們一人倒了一杯熱水。她眼神閃爍,開口問道:“之前家裡給祖母看病借的錢都還完了吧?”
柳學軍連忙搖頭:“還沒呢。外頭還欠了十塊錢。本來爹娘打算把家裡臘肉賣點錢,結果招呼軍人同誌都吃完了。”
聽完柳學軍的話,周娟為難地歎了口氣,開始訴苦:“唉,當初為了給祖母治病,家裡欠了不少債。我和你二哥這才離家來廠裡打工,一年到頭連二寶的麵都見不著。偏偏廠裡效益越來越差,活多錢少,你二哥也是怕你來了跟著受苦。”
她話鋒一轉,拉起家常,顯得格外親切:“學軍啊,家裡有你幫忙照看二寶,二嫂也放心。辛苦你了。等著,我記得還有人送了點糖,給你帶回去。”
她說著就去翻箱倒櫃,卻半天沒找到。
柳學軍連忙擺手:“二嫂,彆客氣了,糖你們自己留著吃。前兩天那兩位軍人同誌送了些,家裡還有呢。”
“哦?”周娟一聽,眼神變得有些微妙,“那兩位軍人同誌倒挺熱情。行,那我就不找了。”
她的鋪墊做足,終於圖窮匕見,看向柳知夏:“三妹,這次回去,麻煩你跟爹娘說一聲。我和衛東在城裡手頭也緊,這個月的家用……就先緩緩,等後麵寬裕了再交,行嗎?”
柳知夏活了兩輩子,哪能聽不出她的言外之意。這是看家裡得了好處,他們就想趁機“斷供”了。
她不動聲色地點點頭:“行,我回去跟爹娘說。二哥二嫂要真有難處,也儘管開口,我們能幫一定幫。”
周娟立刻露出寬慰的笑容,仿佛真得到了體諒:“不用不用,家裡有你們照看好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