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個問題,梅原千矢愣了一下。
以自己妹妹為原型嗎......?
她還真的沒有有意的往這方麵想過。
應該說,這本小說根本就沒經過什麼特意的準備,所有人物都是要用的時候隨手捏出來的,工具性的......
比如大小姐伊銳雅,這個角色存在的目的,第一方麵給讀者一點幻想的空間,畢竟和美少女關係好,被美少女依賴,這種事情誰不想要呢?
另一方麵是承擔一個讓主角裝的逼有人看的“觀眾”的職責。
而妹妹這個角色也是一樣的道理。
她的存在也是有另一種目的性的。
雖然不同於伊銳雅高度參與主線,但她存在的目的,是作為主角的一個“軟肋”。
她是一個可愛的女角色。
活潑善良,溫柔體貼,對姐姐無條件信任。
通過簡單的貼標簽的手法,讓讀者快速的對這個角色有好感,這樣她在麵臨死亡威脅的時候,會讓讀者更有帶入主角的欲望,覺得“必須要拯救她”的欲望。
“三天之內你家裡人都會死亡”......
看起來是拋出了一個壓力和期待感。
但如果隻是這樣的話,其實是很難讓讀者共鳴的。
主角的父母不是讀者的父母。
讀者代入主角,為主角的生死存亡感到共鳴,需要一個動機。
就說白了。
假如主角沒有一個漂亮可愛的妹妹,隻有二老在上,這個時候說“你爹媽要死了,三天內你必須拯救”......
讀者會有那麼強的閱讀欲望嗎?
雖然說出來有點難聽,但......
起碼效果確實會差一點。
妹妹這個角色的存在意義就在於此。
一個漂亮的、可愛的、貼心的妹妹,才能足夠的支撐起讀者的保護欲。
所以,綜上所述,她自我感覺,自己這本書目前為止所有創作的內容,都隻是下意識的在拿自己已知的內容來套公式而已。
因此,對於妹妹的說法,她有點困惑不解。
但她也沒有第一時間否認。
而是模模糊糊的問了一嘴:“為什麼你會這麼想。”
梅原天音紅著臉害羞了一會,接著,在遲疑了一會以後,回答道:“就是......那個......”
“我有把姐姐你的小說給看完。”
“小說裡,那個主人公......是為了家人,為了妹妹,才那麼努力的,對吧?”
“我看下來,感覺......故事的內容......簡直,簡直.......”
說到這,她低著頭,醞釀了一下。
然後猛地抬起來頭來,很認真的看著梅原千矢。
“這簡直,和我和姐姐你的關係一模一樣,不是嗎?”
“姐姐,你也是為了我,才會這麼拚命的想要賺錢,不是嗎?”
“是為了讓我能夠好好的升學,好好的生活,姐姐你才會這麼努力......”
“我昨天,本來好多次都想要來叫停姐姐你,叫你不要寫了......但是我在邊看直播,邊跟著看完你的小說以後,我突然意識到......姐姐,你就和小說中的主人公一樣,是有著不得不努力的理由,對吧?”
“姐姐你的心情,以這種方式投射到了寫的故事當中去......”
“所以,我感受到了......姐姐你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