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小時,是小盧浮宮超級宴席的持續時間,也是一場彆出心裁的“答謝禮”準備時間。當然,能拿到伊萬先生的“答謝禮”就沒有普通賓客,這一切的一切皆是為了“探親團”的貴客們。
小伊萬糾集慣熟的權貴精英朋友以及幾家超級富豪序列繼承人,大家夥齊心合力搭台演戲。有合夥與桑落人做生意的良好基礎,都明白伊萬先生肯定是盯上歐洲來的這夥“土”豪!
好生意要的是長久收益,絕不是涸澤而漁,焚林而獵的一錘子買賣。
與桑落人做交易之前,美國人是幫助桑落人算過賬單,既能收割桑落近幾十年的積累又估算過桑落未來的潛力,二十年五百億美元,不會讓桑落傷筋動骨。
歐洲蘊含的財富遠遠超出亞洲“新貴”的桑落!
不但新大陸的南北美洲,非洲和亞洲的資源和財富都向歐洲彙聚,經曆百多年,歐洲沉澱下的財富已經不可估量。
東方古國有始皇帝陛下書同文,車同軌在前,即使在往後的朝代更迭裡難免地分分合合,那些雄才偉略的開國皇帝、得勢諸侯都不願意成為那偏安一隅的江東鼠輩。
歐洲不是幸運的神秘東方古國,城邦林立,諸侯、王子、公主滿地跑的歐洲從古至今從未出現過一個大一統的帝國王朝。
麵積不大卻強國林立的歐洲需要有一個大突破又或者是大破壞來打破瓶頸,重塑規則,重新分配利益。
歐洲即將發生劇變,歐洲強國都知道,美國人也知道,
若是有機會將歐洲兩三百年的深厚積累賺來美國,那真的就是重塑乾坤的大事,喜事!
紐約市很大,很繁華,有鬨中取靜,整潔體麵的富豪權貴聚住之地。有曼哈頓半島樓宇林立,車水馬龍,日夜不息的商業重地。也有房屋破敗,街道凋敝的貧困之地。更有不適合居住,不適合種植,不適合修建碼頭,渺無人煙,荒草沒膝蓋,黑水爛泥的河浜灘塗。
一座近二十五米高,有五十米麵寬,更是長達兩百五十米的超級廠房就這麼忽然又華麗地出現在紐約近郊河海交彙之處的荒灘上。
超級廠房有比紐約主城區道路更平坦寬闊的瀝青廠區道路,外牆刷著潔白無瑕白色油漆,以混凝土鋼筋為基礎,鋼架為骨,磚木為牆,廠房朝向大海的那麵牆體在離地半米高處安裝巨幅玻璃窗。
無論從高處還是遠處觀看,超級廠房就是一個巨大的白色大方塊,特彆像一碟排列整齊的方糖塊,在灰色和暗紅色為主色調的紐約城市背景下非常醒目耀眼。
“方糖塊”就是超級廠房的名稱,的確是某位在喝咖啡的時候隨口而定。
“方糖塊”裡能做什麼?當然是從事生產活動。
歐洲來的客人從美國東北一路訪友,一路觀摩南下來到紐約,他們看過北大湖的鋼鐵廠,見過富特汽車的新廠區,見過沿海的煉油工廠,見過正在製造萬噸海船的船廠,見過太多尋常人見不到的美國的真實。但是歐洲的貴客們從未進入過生產車間,在他們的印象裡生產車間就是擠滿了肮臟的生產工人,就是雜亂無章,氣味難聞,昏暗窄小,無處落腳的地方。
“答謝禮”就是能讓歐洲“探親團”的貴客們透過“方塊糖”的超級玻璃窗親眼見證美國最新,最先進的生產過程。
先是安排春田1903長槍的組裝,數輛卡車將半成品原料運入“方塊糖”,卸車,開箱,分發,組裝,然後新品測試,廢品拆卸分揀…都展現在“探親團”的觀摩之下。兩百五十米,一支支長槍經由槍械師檢驗後油封裝箱,成品長槍和不良品廢件被分彆裝車運走。它們來時同源,離開方糖塊後的去向卻不同,合格品進倉庫封存,廢棄的零件歸宿是鋼鐵廠的煉鋼爐。
軍工廠工人完成生產任務後將機器工具也一並拆卸打包裝車,“方塊糖”變得空曠、安靜。
不多久,一列火車沿著嶄新的鐵軌從遠處轟鳴而來,火車竟然直接開進“方塊糖”,每一節車廂上都刷著富特汽車公司的標識。
貴客們眼見著車廂門打開,無數穿著整齊工服的富特工程師和生產工人魚貫而下,機器安裝,工具擺放,原料入位,一條簡化版的汽車生產流水線在“方塊糖”內逐漸成型。然後,貴客們親眼見證一輛新型福特t型汽車和一輛小型卡車一點點完成組裝,調試,噴漆,最後開出“方塊糖”!
收下這份“答謝禮”耗費時間太長,從白天到黑夜。可是“探親團”的貴客們依舊觀摩得津津有味。
“方塊糖”充分地“秀”出美國的生產潛力,給足了“探親團”貴客們美國之行的信心!
這裡的一切在明天的日出之前就會抹除乾淨,眼前的廠房,瀝青路,鐵路都會消失,日光會照耀到這片灘塗原本荒蕪的模樣!畢竟,我們隻向紐約市政廳租借這塊灘塗七十二小時!
小伊萬得意又惋惜地宣布了“方塊糖”的命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從小盧浮宮歡迎宴會開啟到當下將精心準備的“答謝禮”送出持續時間超過九十個小時,小伊萬覺得已經非常對得起眼前這些猶豫不決的“探親團”貴賓。幾十個小時內小盧浮宮薈聚的美國精英比紐約最繁華的街道上的行人還要密集,比在彙賢雅築與桑落人石油交易談判時都要多得多,在小伊萬看來也就臨海的廟會能比擬。
禮節到位,“甜蜜”的禮物也到位,剩下的就交給時間,“靜待花開”!
回彙賢雅築!據說那裡有一份不小的“驚喜”!
小盧浮宮的聚會散場,小伊萬和朋友們帶著“探親團”貴賓們去“方塊糖”開眼界,楊三強則將信田正男和近衛禦家這倆桑落人拽回華埠。
近衛禦家這家夥也不知道被信田正男帶去哪個旮旯見了“世麵”,或許是在美國再沒人能管束他。近衛禦家的衣著品位驟然大變樣,平時喜歡穿尖頭亮漆麵皮鞋,鞋跟得有八厘米。棉布工裝褲剪裁得特彆緊身,桑落人小腿外翻的弊端也不管不顧!巴掌寬的皮腰帶鑲滿銀亮的鉚釘,係在桑落人腰上怎麼看都是武將的護腰!上衣和外套卻是肥大,手都伸不出衣袖。頭發也不再梳理得一絲不苟,頭油依舊抹,隻是隨意抓弄幾下就敢出門。桑落味道濃鬱的英語倒是沒變化,遠不如北京方言那般流利地道!
這回算是楊三強有求於桑落人,依舊不是自家的私事,是陳家糧行的事情!
陳禮明兄弟從美國帶回國的糧食,本是要運回臨海分裝入庫後再發往各地,關外大帥們買糧食完全在計劃之外!
將裝載量達四萬五千噸的巨輪裝滿糧食需要時間,將散堆在船艙裡的糧食再運入岸上的倉庫更需要時間。
美國東海岸有專門儲存裝卸糧食的碼頭,還有依照礦石運輸軌道車改裝而成的糧食裝載機器,美國的碼頭工人將糧食推下凹槽,在凹槽底部循環運轉的機器便將糧食帶出倉庫,帶向停靠在碼頭的各類船舶。一旦遇到萬噸巨輪,若是貨主還趕運期,碼頭就會架設數座機器同時裝糧食。
陳地主乘坐的超級運糧船上也有兩座小型化的糧食裝載機器,可是在大連港卻沒有合適堆放巨量糧食的碼頭平地,甚至還沒有能讓四萬噸級巨輪妥帖停靠的碼頭,船上的糧食裝載機器延展到最長最高也夠不到碼頭。
大連港碼頭的工人們需要登船將糧食裝袋後再運上岸,百斤重的糧食麻袋需要扛大包的力工們如同螞蟻搬家那般運裝入某座庫房或者直接裝上等候的火車。
陳禮明的糧食船裝載的棒子米為多,小麥次之,最少的是稻米。不是因為價格因素,玉米、小麥和稻米在美國的出口補貼之下價格相差不大,而且都是自己的糧食!買進玉米多隻是因為玉米粒磨碎幾乎沒有損耗都能吃下肚子。麥子麵最為細膩當然好吃,麥麩雖然比麵粉粗糙卻也能入口,能讓人飽腹。隻有稻糠太過粗糲,哪怕是磨成細粉還是難以下咽,關鍵是它還不頂餓。
華族人極擅長耕種,卻也因為天災人禍而挨餓!華族人最是珍惜糧食,精貴的糧食不但蟲吃鼠咬得有防備,還受不得乾熱也受不得潮濕。受乾、熱則水份蒸騰,重量減輕,太過乾燥糧食的品相也會有損。受潮最要命,黴變的糧食有毒性,人畜皆不能食!
東方古國數千年文明,城池眾多。等閒數萬人口,十萬人口級彆的城鎮百裡之地可以供養!而幾十萬、百萬人口級彆的大城市以及都城才需要以數州,數道甚至是以全國之力供養。
古時多是陸路長途運糧,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人吃馬嚼,遇到惡劣天氣甚至人為因素都會造成糧食巨大耗損。
國之大事,在祀在戎!要供給邊防或者軍事行動,長途運糧從來難以避免卻又不得不進行!所以中國古代兵書皆有“千裡不運糧,百裡不運草”類似的戰爭智慧總結!
東方古國有大河萬裡,千裡運河,無垠海疆,水路運輸當然也是極為發達。相比陸路運輸的“千裡運糧,十不存一”的巨大損耗,河運以及海路運糧就顯得代價低微,可靠性也高。
陳家曾經有良田萬畝,有成片連天的糧庫。若不是江北河網溝渠縱橫相連,烏篷運糧船能將糧食從老家庫房直接送至臨海縣城,陳家糧行也不能在距離老家六百裡的臨海站穩腳跟。
美國的糧食價格是真的便宜,又有陳家糧行的品質保證。
運糧船還在歸國途中,船上的糧食就被幾家外地大糧商“強行”分走兩千萬斤,算是糧商之間相互“拆借”糧食的禮尚往來,也是一種善意的表達。
在滿世界物價飛漲的當下,各國都在搶購物資回國,隻有美國糧食出口量依舊能維持穩定增長的趨勢。
有兄弟集團強力相助,江北陳家糧行、臨海陳禮明將更有底氣臧否民主國進口糧食的定價權!
沈霈是民主國最早一批被任命的中將師長,據守關外最為熟美之地,統領兵、警滿打滿算不過一萬兩千餘人,其中能被稱為“精兵”的精銳軍士不過三千人,那三年前的舊事。後來北京的方大總統鼓勵手下的各路大帥們擴充力量,對被承認編製也給予軍費劃撥,奉天沈霈抓住機會將三個團飛快擴充為八個團。事實上,沈大帥已是手握近五萬精兵的超級師長,另有近兩萬正在受訓的新兵還未入列,麾下八位上校團長其實是八個少將師長,沈大帥名副其實!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方大總統隻承認沈霈上報的八個團約兩萬人的基礎軍費,依照大盛朝時期就有的“老傳統”,能到沈霈手裡的軍費最多隻有六成,就這樣還會拖延。所謂的基礎軍費就是夠應付名冊上的軍兵穿衣吃飯和微薄的餉銀,至於訓練、作戰所產生的消耗以及換裝備想都不要想!
說白了就是沈霈得自己想辦法裝備、養活手下的軍兵。
這年頭多數人入伍充軍最大原因就是為了那口糧食,而各路大帥最能保證的就是能讓兵士們吃飽飯。
八萬條壯漢子即使不動彈,每天每人也得吃掉一斤粗糧,一年就得消耗口糧近三千萬斤。而軍人得為戰爭做準備,得訓練,得吃飽!還得吃油、鹽,肉,蛋,菜!這樣一名正常訓練、出任務的士兵每人每天至少相當於吃三斤精糧,八萬名軍兵一年就得消耗至少九千萬斤精糧!
沈大帥不想要八萬名隻知道吃飯的癡漢,沈霈需要的是八萬驍勇。近八萬條漢子的裝備、糧、餉令坐擁奉天省的沈霈愁惱,每天睜眼就是河流般流淌的金銀消散無蹤,讓沈大帥不得不多動心思廣開財路。
奉天省的煤炭,鐵礦,森林…以及數千萬人的穿衣吃飯都是財源,隻要有耐心,隻要能狠心,莫說八萬人馬,再多一倍,多兩倍的人馬奉天省能夠供養。
可沈大帥不是想要當偏安一隅的“土皇帝”,沈霈想要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