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國貴族,家族傳承曆史幾乎等同於羅斯公國的尊貴的烏裡揚伯爵殿下,彼得.羅曼諾夫.烏裡揚被秘密送往美國留學,現在彼得就讀於羅德島州聖喬治預備學校。聖喬治預備學校是一所封閉管理的私立學校,可是有錢有勢的彼得伯爵還是能夠像蒂亞小姐那樣獲得自由出入學校的特權,在學校臨近購買一棟私宅可以每天回家。彼得伯爵在羅斯國皇帝陛下和皇後冕下的庇護之下受過完善的皇家教育,作為皇室近衛軍首領彼得曾經隨著陛下多次出訪,是一個見過世麵的孩子。是的,美國新誕生不久的超級富豪彼得先生其實才是一個十來歲的孩子。
因為伊萬伯爵還在紐約掌管著新建立的兄弟集團,大管家魯尼隨著彼得伯爵去羅德島州,隨身照料彼得伯爵的日常生活,同時還需要管理屬於彼得伯爵個人在美國的龐大產業和財富。其實英國人魯尼目前也隻是一個傳聲筒和印章人,魯尼隻要每天跟放學回家的彼得伯爵彙報兄弟集團一天內發生的重大事情,在某些需要重要合夥人彼得簽字的文件上印上彼得的個人私章!
因為伊萬在紐約,兄弟集團大小事務都有伊萬決斷,彼得可以安心上學不用過問。可是,伊萬將要執行一次重要的投資行為,必須要麵對麵告知彼得,征得他的支持,這也算是一種尊重吧!不是說伊萬的實力不足以支撐起那個計劃的資金消耗,而是楊三強提醒下伊萬打算拉攏美國的權貴勢力入局,再多一個勢力也不缺,彼得身後還有羅斯皇室的影子。伊萬的計劃執行到最後要麵對的真正對手是財富實力排名靠前的超級富豪家族,誰也不知道麵對步步緊逼,在強壓力下這些不可一世的豪富家族會有多強的反抗力量!彼得持有的美元現金不比伊萬少多少,得到彼得的資金支持,伊萬的勝算更大,更遊刃有餘!
在楊三強和杜盛的陪同下陳地主和陳管家終於離開華道夫酒店的大門,去花兒街見小伊萬,去完成那早先的約定,去結清兩方農場交易餘款,這本該是陳家兄弟倆抵達紐約第一時間就應該完成的事情!
兄弟投資公司租賃的小樓產權已經屬於小伊萬,隨著兄弟集團公司組建,這座位於花兒街核心區域的小樓同時也成為兄弟銀行的花兒街營業點。小樓頂層的大房間依然是小伊萬在使用,這裡和彙賢雅築的八樓大包間是小伊萬的幸運之地,至少這座小樓在被拆除之前小伊萬沒有搬走的打算。
城市銀行專門外派一個工作小組為伊萬先生服務,陳禮明攜帶的臨海花旗銀行支票本一直到現在才轉換成城市銀行的支票本。一千萬美元到賬,雙方的農場買賣交易完成。這裡是兄弟銀行,陳禮明理所當然地成為兄弟銀行的重要客戶。陳禮明依約將五萬英畝農場和牧場贈與給自家族兄陳禮生,簽字後成為大農場主的陳禮生有資格成為美國城市銀行和兄弟銀行的重要客戶。
心緒不寧的陳家兄弟倆問詢了楊三強的建議,將剛購買的農場委托給兄弟集團全權管理,委托管理合約一年一簽,農場和牧場一切的生產經營都不用陳家兄弟過問,隻要查詢自己銀行賬戶上的金額變動!
陳家兄弟倆有一堆授權協議需要簽署,農場和牧場委托管理協議,糧食和牧草以及牛羊收購協議,肥料承包購銷協議,結算協議。隻有糧食出口協議是口頭約定,沒有正式協議文件。
三大超級富豪家族將農場和牧場低價轉讓給小伊萬也算事出突然,或許是他們來不及將安排在這些農場裡的得力管事們撤走,或許是因為農場和牧場一下子抵價出去太多,他們無處安放這些無足輕重的小人物。不論是什麼原因,已經在小伊萬和陳家兄弟倆名下的這些農場和牧場的管理者們並未有任何異動,這些超級富豪家族招募的管理者和工人依舊在管理著農場和牧場的大小事務,一切照常,一切如平常。但是,三大超級富豪家族肯定已經切斷了這些農場牧場跟他們家族其他產業之間合作渠道。所以,等到糧食豐收季,數目龐大的新收糧食湧入各處倉庫,兄弟集團公司新組建的農產品公司就會順理成章地開展屬於自己的糧食業務。國土麵積大,人口少的羅斯國好像從來不缺糧食,所以業務龐雜的伊萬商行也沒正兒八經的做過糧食生意。但是小伊萬絲毫不介意兄弟集團開辟一項新業務,為自己的糧食獲取出口份額,小伊萬也是來美國後才知道美國的糧食已經多到吃不完,用不完,滿足美國本土消耗之外,滿足歐洲糧食需求之外還有多餘的產量滿足更多的地方!
中國太大了,人口太多了,糧食當然也不夠吃。幾千年的史書裡頻繁出現缺糧鬨饑荒的記載,引發饑荒的原因離不開天災人禍這幾個字。雞、魚、肉、蛋、菜,在中國人眼裡就不算是正兒八經的糧食,隻能是填飽肚子之後的補充。糧食是根本,百姓嘴裡有糧吃不挨餓才是真正的盛世,其實哪怕是在所謂的皇朝盛世也同樣會出現刺眼的饑荒記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糧食永遠不夠吃,糧食永遠都嫌少。
為了維持江北陳家糧行生意,陳地主結交五湖四海的大地主大糧商,不是因為陳地主是臨海糧食行會的話事人,是因為陳家十萬畝水田一季生產的糧食都不夠全臨海市人吃馬嚼半個月,陳地主左右逢源也隻能維持住江北陳家糧行在臨海的生意。
近幾年美國糧食進口量與日俱增,從北到南,每一個港口都有美國糧食進入,價格還格外便宜,便宜到種田的老農民都懷疑自己不夠努力的地步,種地又有何用?
麥迪亨公司和三元商貿公司因為有美國人老板的便利,做糧食進口生意早,發展也快。陳禮明作為麥迪亨公司大股東,作為一個成功的臨海糧食大商人,非常看好美國進口糧食生意。其實,陳地主掏空家底跑來美國購買農場的目的就不是為了生意興隆的江北陳家糧行,陳家的糧食生意已經足夠大,陳家家主陳禮明已經很滿足。儘量掌握手中生意的一切變數,生意人的本能。作為糧食商人的陳禮明已經開始做美國進口糧食生意,當然想要成為美國進口糧食的真正源頭供應商。楊三強的電報出現的時機實在太合適,伊萬先生出售美國農場的價格實在太合適,陳禮明難以拒絕這種誘惑。
幾個月的美國農場行程,幾乎不懂農事的陳禮明跟著管家陳禮生一路走,一路看,知道美國農場幾乎有陳家上好水田兩倍的產量,親眼看到這些一眼望不到邊際的農場使用大量的機械。耕、種、收割都有機械可用,少量農場工人可以管理一個巨大的農場,這在水牛犁地的老家是看不到的景象,不是親眼所見,難以想象。成本低,效率高。陳禮明終於能弄明白美國進口糧食的能有嚇死人的低價底氣所在。
效率就是金錢,陳禮明總算是理解了這句新鮮話,陳禮明無比慶幸自己做出掏空家族積累的瘋狂決定。
可是。
萬事都怕有個可是。
可是也是因為這次美國農場巡察之行,陳家兄弟無意中發現了一個了不得的秘密,一個經曆百年光陰依然散發濃濃血腥味的秘密。
陳地主是生意人,萬裡求財而已,有危險,哪怕是潛在的危險,當然能避開就避開。
糧食出口份額交由伊萬先生的兄弟集團公司搞定,陳家兄弟不但能拿到屬於自己農場出產的糧食應得的出口補貼,想要更多的糧食出口份額也可以隨時協調,伊萬先生名下的農場更大,糧食更多,隻需要一個電報而已。
選擇將農場和牧場的一切經營暫時委托出去,陳家兄弟隻要按時查看兄弟集團提交的各種服務報告,按時查看自己銀行賬戶餘額變動。
信任,這件事從頭到尾都涉及到重要且複雜的信任問題。
其中包含著小伊萬對楊三強的信任,陳家兄弟倆對楊三強的信任。有楊三強對陳禮明和陳禮生的信任,楊三強對小伊萬的信任。還有小伊萬對自己的信任,還有楊三強對目前和以後的自己的信任。
林桂芬越發的深居簡出,教堂去得少了,去門口不遠的菜市反而多了起來。這條原本住著很外國人的西墨路位於公共租界內,近年來有很多有錢的華族人搬進來。不過沒有人知道這個衣著素靜、有蘇州口音,跟人少有言語交流的貴婦人是哪一家的。林桂芬見得最多,聊天最多的就是家裡人:大寶和小娥,還有沈大姐和徒弟杜明升。林貴芬之前認識的江湖朋友和生意朋友往來也逐漸減少,漸漸地,隻有手持電報和信件、郵包的送信人還偶有出現在西墨路旁一條不顯眼岔路儘頭的那座大院子小樓之外,林桂芬收到的帖子在變少,電話也沒那麼頻繁響起。
林桂芬不爭了,生意收益反倒是好了很多,銀行和錢莊的進賬源源不斷,一天好過一天,一月好過一月。除了幾家車行和兩家飯店還有肥料公司的賬目林桂芬還會查看過問一下,其他生意,比如賭坊,煙館,園子等等產業都陸續交由杜明升打理。
杜明升現在也算是有錢人,說日進鬥金其實有些誇張,不過按照這種賺錢速度,到年底,杜明升就能賺夠相當於丁大有賠償三次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