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冬天淘米包粘豆包,豆餡兒誰也不能吃,孩子們都眼巴巴瞅著。
李銀匠抱著李文龍,喂他吃了好多。
結果把孩子肚子吃壞了,拉稀了,很嚴重,都去醫院掛點滴了。
真的是寵壞了。
李文靜想起爺爺獨寵小弟的那些光輝事跡,覺得小老頭很有個性,還有點小可愛。
屋裡還坐著老叔,老嬸,老叔家現在還沒有小孩。
李文龍站在爺爺身邊,摟著小老頭撒嬌呢。
把老頭樂得小山羊胡一顫兒一顫兒的。
李銀匠有三兒五女,兒女們都孝順,三個兒子兩個閨女在李家屯,另外三個閨女在外屯子,離得也不遠。
空閒時,兒女們都會來家裡看看,熱鬨熱鬨,兄弟姐妹們相處的都很和諧。
老嬸看見姐妹倆,招呼著進屋。
櫃子上放著一盆沙果,是園子裡那顆高大的果樹結的,大果樹有些年頭了,很高大,鬱鬱蔥蔥,孩子都喜歡站在樹下搖果子,乘涼。
很小的時候趁大人睡午覺時,幾個小孩子偷偷鑽進園子摘青澀的果子,放在嘴裡咬一口,""噗"",咧嘴一口吐出來,酸得呲牙咧嘴,不長記性,還摘,還吐,樂此不彼。
然後,大人發現了,抓過來,在屁股上一頓招呼。
老嬸先後抓起兩把果子塞進了姐倆衣兜裡。
姐倆待一會兒又去了大伯家。
大伯家一兒一女。
大哥,大姐都結婚了。
大姐嫁到了外地,大哥娶了本屯子的姑娘。
大嫂家姓王。
大嫂生了個女孩。
大嫂也是很好的人,注重親情。
對小孩子也好。
""文秋,文靜,進來玩。""大嫂拿出瓜子給姐倆吃。
""你們姐倆去你奶奶家了嗎?""
""嗯,去了,剛去的,從那邊過來的。""
李文秋一邊吃瓜子,一邊說。
""誰在那呢?""
""我爸,文龍,老叔,老嬸,爺爺,奶奶。""
又待了一會兒,逗弄逗弄孩子。
姐妹倆又去了大姑家。
大姑家四個孩子,兩兒兩女。
大姑家做粉條,就是用土豆做的粉條。
大姑家經常給我們送粉條子,粉麵子。
大姑每天都起早貪黑,乾不完的活計。
大姑是個大高個,很苗條,很漂亮的女人。
大姑對我們也好。
大姑家也在十幾年後發達了,成了豪門。
我家親戚多數都去她家工作。
也是給家族解決了一批勞動力。
也帶家人脫貧致富了。
大姑再辛苦幾年,就脫離苦海了。
大姑是個富貴命。
離開大姑家,又去了老姑家。
老姑家一兒一女。
老姑很會說,口才很好,說話帶笑。
李文靜見到這些親人感覺特彆親切,都是年輕時候的樣子。
奶奶家,姥姥家的人都很重視親情,在後麵幾十年中來往都很親密。
轉悠了大半個屯子,姐倆回到家時,王海英正準備做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