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英做冰棍完全是靠天然冷凍。
一年做三個月,春天化凍時就不能做了。
這時候屯子沒有冰箱,冰櫃。
做冰棍雖然辛苦,但很有成就感。
晚上,王海英把門鎖上。
三個孩子都進入了夢鄉。
王海英開始數錢。
今年比去年收入好,來批發冰棍兒的人越來越多。
硬幣裝了滿滿一書包,就是黃色帆布書包,紙幣有一些。
王海英數著錢,臉上溢滿了笑容。
幾天後,李紅軍回來了。
帶回一袋米,一袋麵。
到了年關,冰棍賣的更快了。
有李紅軍幫忙,王海英很輕鬆,冰棍產量又增加不少,收入也很可觀。
""紅軍,明天你去鎮上存錢。""
兩天,賣了五百塊。
日子越來越好,有奔頭。
""嗯呢,媳婦,買點啥不?""
李紅軍不是個會過日子的,花錢大手大腳。
王海英是勤儉節約的,但是她不阻止李紅軍花錢,她想的明白,總得有個花錢的人,錢從自己手花出去就心肝兒疼,家裡人花她是開心的。
李紅軍從鎮上回來,買的東西大多數都是吃的,他要是出門,孩子們都很想他,期盼回來,會有好吃的。
李文靜的小說""起伏""賺到三千塊稿費。
老爸老媽都很吃驚,隨後是開心,閨女真厲害,寫文章能賺到這麼多。
""媳婦,老閨女賺的錢給她單獨存起來吧!""
""行,這是她自己賺到的,給她攢著。""
李家父母很開明。
李文靜通過自己的努力,有了小金庫。
鬥誌昂揚。
繼續加油。
李文靜寫作投稿,起了個筆名——九月。
青年文摘給她寫信,對她寫的文章很滿意,希望再接再厲。
讀者也寫信鼓勵她,希望她創作更多作品。
她的小說投給""啟航""出版社,編輯對她的作品很滿意,給了很高評價,說以後有出版實體書的可能。
李文靜信心滿滿,乾勁十足。
學習之餘,開始創作第二本小說""迷途""。
北方的冬季寒風刺骨。
李家做冰棍如火如荼。
廚房裡,蒸汽繚繞,李紅軍端著一盆盆脫模的冰棍倒入大缸。
王海英送走一批又一批小商販。
大侄兒王旭來了,後麵跟著王老爹。
""大姑,今天多給我裝二十根,快過年,賣的越來越多了。""
""是啊,大閨女給我也多裝!""
王海英才不會給老爹多裝。
家裡人都不讓他出來折騰,那麼大歲數,東奔西走,擔心他身體吃不消。
兩個人背上箱子,準備走了。
""爹,等一會,有核桃酥,我進屋拿給你。""
王老爹剛要說不要,王海英已經跑進屋了。
包得嚴實的核桃酥塞在王老爹的衣服口袋裡。
爺孫兩個邁著大步,迎著寒風踏上白雪覆蓋的小路。
寒假到了。
李文龍考完試正式放假。
李文靜本來是想參加考試的。
想想還是暑假前去考,現在考完,下學期也不去上學,還是彆折騰了。
李家父母也沒意見,閨女是個厲害的,他們很自豪。
""二姐,給你冰棍!""
李文龍可喜歡吃家裡做的冰棍了,一次能吃三四根。
小臉吃的煞白。
""文龍,你能不能少吃點,凍的哆哆嗦嗦的。""
""二姐,好吃,過幾天暖和化凍了就沒有了。""
唉,他還有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