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08年,是我成為楚王的第六年。
1)鄭國背晉從楚
隨著楚國的穩定與實力的增強,一些中原國家,開始看風使舵,認真選擇自己的出路了。
鄭即以晉無信,伐齊、伐宋,皆因受齊、宋賂,半途而廢,於是叛晉而“受盟於楚”。
附晉之鄭,主動與楚結盟。
2)陳國背楚從晉
恰在這時,陳共公卒,我不派人前往吊唁,陳靈公這個小小的陳國國君居然選擇一氣之下,與晉結盟。
陳國是帝舜的後裔。陳國第十九任國君。陳靈公為人荒淫無道。
3)楚國攻陳國,楚國勝
秋天,我邁出了北進中原的第一步。
我率軍北上的第一個目標,是不久前從楚國聯盟中叛逃出去的陳國。
曾經,公元前618年陳國擊敗過楚國。
但是,當年那場戰鬥的結果純屬偶然,楚軍敗得意外,陳軍贏得也意外。
所以戰鬥一結束,當時的陳國國君陳共公就趕忙跑到郢都去覲見楚穆王,向楚國示好。
我親自帶領鄭國軍隊和楚國軍隊攻打陳國,可以說是不費吹灰之力就獲得勝利。
4)楚國攻宋國
緊接著,楚軍順勢北上,去攻打了宋國。目的是為了與晉爭奪宋國。
六年,伐宋,獲五百乘。
六年前608),楚國討伐宋國,得到五百輛戰車。
5)晉國攻鄭國
對晉國而言
鄭國已經回到楚國陣營。
陳國也敗於楚軍之手。
如果楚莊王再將宋國收入囊中,就等於將中原的半壁江山都納入了自己的勢力範圍,那形勢對晉國來說就太不利了。
春秋中後期大國之間的對抗,往往都是先攻擊對方的同盟國。
楚國攻打了晉國的盟友陳國和宋國。
晉國沒有選擇直接與楚軍交戰,而是將楚國的盟友鄭國作為進攻目標。趙盾與宋文公、陳靈公、衛成公、曹文公幾位國君在棐林會合,一同出兵攻打鄭國。
6)楚勝晉
鄭國剛剛回歸楚國聯盟,它遭到攻擊,楚莊王必須要援救,楚國大夫蔿賈就奉命馳援鄭國。
楚軍與晉軍在北林打了一仗,楚軍戰勝晉軍,並俘虜了晉國大夫解揚。晉軍沒有繼續用兵,就勢班師回國。
7)晉有求於秦
晉國如果想勉力守住中原盟主的地位,使晉國霸業不至於過早地凋零,就必須儘可能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與楚國對抗。而且,晉國的近鄰們絕不能倒向楚國。
晉國最大的近鄰就是秦國。
自從晉襄公即位,秦晉關係就江河日下;晉襄公去世後,趙盾又在繼承人問題上對秦國出爾反爾,導致秦康公對晉國深惡痛絕。
後來我平定庸國叛亂,向秦國和巴國請求支援,秦康公派兵幫助我平叛,秦楚兩國的關係更加親近。
對於晉國來說,它既然需要與楚國對抗,就必須設法與秦國消除隔閡,即使不能恢複秦晉之好時期的親密,至少要做到相安無事。
秦康公已經於公元前609年去世,現任秦國國君是秦共公,改朝換代正是改善關係的大好時機。
喜歡2024年開始記錄都市貓的愛情請大家收藏:()2024年開始記錄都市貓的愛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