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公元前310年,是我成為楚王的第十九年。
楚張儀被驅逐出秦國,轉而去魏國為官。
見此情形,我亦背棄了和秦國的盟約,逮捕昭雎來向齊國示好。
桓臧遊說我,稱昭雎和張儀的交情也能鞏固楚魏關係,勸我釋放昭雎,我同意。
不久後魏相田需去世,楚國支持魏太子魏遫即魏昭王)做了魏相。
於是,魏、楚、齊等國合縱的局勢又一次形成了。
二)
楚王業已欲和於秦,
我已經打算與秦國和好,
見齊王書,猶豫不決,
見到齊王的書信後,又遲疑不決,
下其議群臣。
齊王如此讚美於我,如此臣服於我,我很喜歡齊王,我不知道齊王怨恨我,覺得齊王很為我著想,就將此事交給大臣們商討。
群臣或言和秦,或曰聽齊。
大臣們有的主張與秦國和好,有的主張聽從齊王的意見。
昭雎曰:“王雖東取地於越,
昭雎說:“大王雖然向東奪取了越國的土地,
不足以刷恥;
但是不足以洗刷掉恥辱;
必且取地於秦,
一定要從秦國取得土地,
而後足以刷恥於諸侯。
才足以在諸侯中洗刷恥辱。
王不如深善齊、韓以重樗裡疾,
大王不如與齊國、韓國深交來抬高樗裡疾的權位,
如是則王得韓、齊之重以求地矣。
這樣的話,您就能依靠韓國、齊國的力量取得土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