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以匹夫有怨,尚有報萬乘,白公、子胥是也。
如今,一介匹夫心懷怨恨,尚且有向萬乘之國報仇雪恨的,如白公與吳子胥。
今楚之地方五千裡,帶甲百萬,猶足以踴躍中野也,而坐受困,臣竊為大王弗取也。”
可是楚國現在方圓五千裡,擁有百萬大軍,本來足以在千裡原野中馳騁,卻坐以待斃,我私下認為大王不該這麼做。”
於是頃襄王遣使於諸侯,複為從,欲以伐秦。
於是,頃襄王派遣使者到諸侯各國,重新締結了盟約,想要討伐秦國。
秦聞之,發兵來伐楚。
秦國聽說後,派兵前來討伐楚國。
楚欲與齊韓連和伐秦,因欲圖周。
楚國想和齊國、韓國聯合攻打秦國,趁機圖謀滅掉周朝。
周王赧使武公謂楚相昭子曰:
周王赧派武公對楚國宰相昭子說:
“三國以兵割周郊地以便輸,
“楚、齊、韓三國企圖使用武力來奪取周都郊外之地以便於運輸,
而南器以尊楚,
同時還要將天子的九鼎寶器南遷來尊崇楚王,
臣以為不然。
我認為這樣做是不對的。
夫弑共主,臣世君,大國不親;
殺死天下的共主,讓世代為君的天子作臣民,大國就不會親近;
以眾脅寡,小國不附。
憑借人多勢眾威脅勢單力薄的周王室,小國就不會順服。
大國不親,小國不附,不可以致名實。
大國不親近,小國不歸順,就不能夠獲得威名和實利。
名實不得,不足以傷民。
得不到威名和實利,就不值得出兵。
夫有圖周之聲,非所以為號也。”
若有圖謀周王室的壞名聲,就無法向諸侯發號施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