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見苦成叔子,叔子曰:“抑年少而執官者眾,吾安容子。”
去見苦成叔子郤犨,叔子說:“年少而當官的人很多,我怎麼安排你呢。”
三郤之二苦成叔子郤犨至於三郤的話,是使人喪氣的言論,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呢?)
見溫季子,季子曰:“誰之不如,可以求之。”
去見溫季子郤至,季子說:“你比不上彆人,那麼可以退而求其次。”
三郤之三、溫季子郤至至於三郤的話,是使人喪氣的言論,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呢?)
見張老而語之,張老曰:“善矣,從欒伯之言,可以滋;範叔之教,可以大;韓子之戒,可以成。物備矣,誌在子。若夫三郤,亡人之言也,何稱述焉!智子之道善矣,是先主覆露子也。”
趙文子去見張老,把各位卿大夫的話告訴了他。張孟說:“好呀,聽從欒伯的話,可以使自己不斷進步;聽範叔的教誨,可以恢宏自己的德行;聽韓子的告誡,有助於你成就事業。條件都具備了,能否做到就要看你自己的誌向了。至於三郤的話,是使人喪氣的言論,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呢?智子的話說得對呀,是先人的恩澤庇護、滋潤著你啊。”
67
我王者也乎哉?
“我們晉國是稱王天下的君主嗎?
夫王者成其德,而遠人以其方賄歸之,故無憂。
稱王天下的君主需要建立功德,遠方的諸侯自會把本地的財貨進貢給他,因此沒有憂患。
今我寡德而求王者之功,故多憂。
如今我們晉國少德,卻要求得稱王天下的功業,必然有很多的憂患。
子見無土而欲富者,樂乎哉?
你看那些沒有土地而想求得富有的國家,會安樂嗎?”
70
吾聞之,為人臣者,能內睦而後圖外,不睦內而圖外,必有內爭,盍姑謀睦乎!考訊其阜以出,則怨靖。”
我聽說,做人臣的,能夠使內部和睦然後才能圖謀國外,內部不和睦而去圖謀國外,必然會出現內部紛爭,何不姑且想辦法爭取國內的團結呢!事先考查詢問一下民情,然後再決定是否出兵,那國內的怨聲就會平息了。”
71
吾聞之,君人者刑其民,成,而後振武於外,是以內和而外威。
“我聽說,統治人民要使用刑罰來端正臣民,這件事做到了,然後才能對外顯示武力,因此能做到國內團結,國外畏懼。
今吾司寇之刀鋸日弊,而斧鉞不行。
現在我國司法官用來懲罰小民的刀鋸,天天使用得快要壞了,而用來懲罰大臣的斧鉞卻並不使用。
內猶有不刑,而況外乎?
在國內尚且有不能施以刑典的,又何況對外呢?
夫戰,刑也,刑之過也。
戰爭,就是一種刑罰,是用來懲罰過錯的。
過由大,而怨由細,故以惠誅怨,以忍去過。
過錯是由大臣造成的,而怨恨來自一般小民,因此要用恩惠來消除小民的怨恨,下狠心禁止大臣的過錯。
71
細無怨而大不過,而後可以武,刑外之不服者。
小民沒有怨恨,大臣不犯過失,然後可以用兵,去懲罰國外那些不順服的人。
今吾刑外乎大人,而忍於小民,將誰行武?
如今我國的刑罰施加不到大臣,卻下狠心來對付小民,那麼,想靠誰來振作軍威呢?
武不行而勝,幸也。
軍威不振而打勝仗,隻是一種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