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唐叔虞
晉國,開始於公元前前1033年,終結於公元前376年。
周朝周武王之子的姬姓諸侯國,周初被周天子封為侯爵。
姬姓晉氏,首任國君唐叔虞為周武王姬發之子,周成王姬誦之弟。
國號初為唐,唐叔虞之子燮即位後改為晉。
晉唐叔虞者,周武王子而成王弟。
我是晉國的唐叔虞,我是周武王的兒子,是周成王的弟弟。
初,武王與叔虞母會時,
起初,周武王與我母親在一起時,
夢天謂武王曰:“餘命女生子,名虞,餘與之唐。”
我的母親夢見上天對周武王說:“我讓你生個兒子,名叫虞,我把唐地賜給他。”
及生子,文在其手曰“虞”,故遂因命之曰虞。
等到武王夫人生下嬰兒後一看,手掌心上果然寫著“虞”字,所以就給兒子取名為虞。
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亂,周公誅滅唐。
周武王逝世後,周成王繼位,唐發生內亂,周公滅了唐。
成王與叔虞戲,削桐葉為圭以與叔虞,曰:“以此封若。”
一天,周成王和叔虞一起玩耍,成王把一片桐樹葉削成圭璧的形狀送給叔虞,說:“用這個分封你。”
史佚因請擇日立叔虞。
史佚於是請求選擇一個吉日封叔虞為諸侯。
成王曰:“吾與之戲耳。”
周成王說:“我和他開玩笑呢!”
史佚曰:“天子無戲言。言則史書之,禮成之,樂歌之。”
史佚說:“天子無戲言。隻要說了,史官都要如實記錄下來,按禮節完成它,並奏樂章歌頌它。”
於是遂封叔虞於唐。
於是周成王把唐地封給叔虞。
唐在河、汾之東,方百裡,故曰唐叔虞。姓姬氏,字子於。
唐地在黃河、汾河的東邊,方圓百裡,所以叔虞又被叫做唐叔虞,他姓姬,字子於。
……
我叫唐叔虞,亦稱叔虞、太叔,姬姓,名虞,字子於,是周武王姬發的兒子,周成王姬誦的同母弟弟;母親王後邑薑,是齊國開國君主齊太公呂尚即薑子牙)的女兒。
周武王十一年前1046年),我的父親周武王滅亡商朝,建立周朝政權。
周武王十四年前1043年),周武王去世,我的哥哥周成王繼位。周成王繼位時年幼,所以由我的叔父周公旦攝政。
周成王八年前1035年),周朝諸侯國唐國發生叛亂,威脅周王室在河東地區的統治。
同年十月,周公旦率軍平息唐國叛亂,將唐國百姓遷到杜地,並將周王室子孫遷到唐地。
周成王十年,公元前1033年,周成王將唐地分封給我這個弟弟,於是我成為唐國國君,因此故稱唐叔虞。
啟以夏政,疆以戎索,政績可觀。
二)唐公
前1020年,周成王二十五年,周成王在東都洛邑舉行諸侯大會,這時我和我的兒子唐公都在諸侯大會之上。
“天子南麵立,……唐叔、荀叔、周公在左,太公望在右,……旁天子而立於堂上。堂下之右,唐公、虞公南麵立焉。”
我的兒子唐公即“唐叔子燮,是為晉侯。”
我們父子二人同朝為公。
由此看出我們唐國國勢之盛。
唐叔子燮,是為晉侯。
唐叔的兒子燮就是晉侯。
三)晉武侯
公元前999年,周康王九年,“唐遷於晉,作宮而美,王使人讓之。”
我的兒子唐公把都城遷到晉邑,並且造了一座非常壯美的宮室。由於僭越禮製,周康王要求唐公把這座宮室讓出來。這一年,唐被改稱為晉。
唐叔子燮即姬燮成為首任晉侯。
“晉侯子寧族,是為武侯”,姬燮的兒子姬寧族,便是晉武侯。
晉侯子寧族,是為武侯。
晉侯的兒子寧族就是晉武侯。
四)晉成侯
武侯之子服人,是為成侯。
武侯的兒子服人就是成侯。
五)晉厲侯
成侯子福,是為厲侯。
成侯的兒子福就是厲侯。
六)詩經
《國風·唐風》是《詩經》十五國風之一。
為先秦時代唐地民歌,包括《蟋蟀》等12篇。
1唐風:《詩經》“十五國風”之一,今存十二篇。
蟋蟀
蟋蟀在堂,歲聿其莫。
2堂:廳堂。u):古“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