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貪陵之人來而盈其願,是不賞善也,且財不給。
如果貪婪強橫的人來朝見而滿足了願望,這就不是鼓勵善行了,而且財物也滿足不了他的欲望。
故聖人之施舍也議之,其喜怒取與亦議之。
所以聖人在是否給予的問題上也是有所選擇的,在喜怒取予上也是要衡量考慮的。
是以不主寬惠,亦不主猛毅,主德義而已。”
所以既不主張施以寬惠,也不主張過度苛嚴,隻主張賞罰得當就可以了。”
君子不自稱也,非以讓也,惡其蓋人也。
夫人性,陵上者也,不可蓋也。
常言道,君子不自我吹噓,其實並不是為了謙讓,而是厭惡這種行為淩駕於他人之上罷了。
求蓋人,其抑下滋甚,故聖人貴讓。
人的本性,都想超越在自己之上的人,但是又苦於無法淩駕。總想淩駕他人,反而會被抑製得更厲害,所以聖人崇尚禮讓。
且諺曰:‘獸惡其網。’
況且有諺語說:‘野獸厭惡捕捉它們的羅網,
怨在小醜,猶不可堪。
被小人物所怨恨,難以忍受。
‘可近也,而不可上也。’
‘可以親近,但不能淩駕於他們之上。’
愷悌君子,
品德優良溫文爾雅的君子,
求福不回。
以禮能求得萬福。’
在禮,敵必三讓,是則聖人知之不可加也。
按照禮儀,地位相等應再三謙讓,這正是聖人深知是不可淩駕其上的道理。
佻天不祥,
輕薄上天之功不祥,
乘人不義,不祥則天棄之。
淩駕他人之上不義,不祥將被上天遺棄。
以義死用謂之勇,奉義順則謂之禮,畜義豐功謂之仁。
為正義而舍身的行為才可以稱為勇,遵奉道義而守法的行為稱為禮,積累義舉而建立功勳才能稱為仁。
奸仁為佻,奸禮為羞,奸勇為賊。
玷汙了仁是佻,玷汙了禮是羞,玷汙了勇便是賊。
我看到走路的神態,聽到言談,覺得他們必將會惹來災禍的。
夫君子目以定體,足以從之,是以觀其容而知其心矣。
君子向來都是以目光確定行動的方向,腳步隨之配合,所以觀察他的神態就可以知道他的內心。
目以處義,足以步目,
用目光來觀察怎樣行動合適,
再用腳步與目光相配合,
今視遠而足高,目不在體而足不步目,其心必異矣。
如今眼望遠處而腳步抬得很高,目光不支配自己的行動而腳步又不與之配合,那麼他的內心一定在另想其他了。
目體不相從,何以能久?
目光和舉止不相配合,怎麼能長久呢?
於是乎觀存亡。
由此可以觀察興亡。
步言視聽,必皆無謫,則可以知德矣。
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必定都無可指責,由此也就可以知道他的德行了。
視遠,日絕其義;足高,日棄其德;言爽,日反其信,聽淫,日離其名。
眼望遠處,常常看不到合適的地方;腳步高抬,常常會失去應有的德行;言談反複無常往往會喪失信用;聽聞淫侈之事,常常會削弱離析自己的名聲。
夫目以處義,足以踐德,口以庇信,耳以聽名者也,故不可不慎也。
目光是用來關注禮儀的,行為是用來踐行道德的,言談是用來恪守信用的,耳朵是用來辨聽是非和名聲的,所以不能不謹慎小心啊。
喜歡2024年開始記錄都市貓的愛情請大家收藏:()2024年開始記錄都市貓的愛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