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紂,諸姬並起。
與殷商屬於近枝的嬴姓就走向了衰落,尤其是蜚廉這一支嬴姓部落因愚忠於紂王而被周王室所厭棄。
惡來戰死,失去了宗主之位,在周王室的安排下,惡來之弟季勝擔任蜚廉族的宗主。
季勝曾孫造父善禦戎,相傳造父為周穆王禦,因助周平定徐偃王之亂,封於趙城,其後以趙為氏。
造父善於禦戎,侄子大駱惡來之後)善於繁衍馬匹。
受造父之薦,周王室不計前嫌,啟用罪臣惡來之後大駱,封於汧河、渭河之間管理馬匹。
大駱孫秦仲封大夫,秦仲之子趙其是為秦莊公,故秦趙同宗。
後造父六世孫奄父救周宣王於千畝之戰,其子叔帶為周朝卿士,因不滿周幽王的昏庸,離開周王,侍奉晉文侯。
從此趙氏便在晉國落腳,漸成望族。
前497年7月,晉國最強大的範氏、中行氏,圍攻趙氏,趙簡子逃往晉陽避禍,晉陽城於是被包圍。
11月,智氏、韓氏、魏氏三家軍隊奉晉定公之命攻打範氏、中行氏。
但由於範氏、中行氏太過強大,智氏、韓氏、魏氏反而被範氏、中行氏打敗。
範氏、中行氏決定向晉定公發動進攻,以下犯上,終於遭到了眾叛親離。
戰爭持續到前490年,曾經在晉國最強大的範氏、中行氏日益呈現劣勢,無法在晉國立足,棄城而逃亡齊國。
長達近8年之久的晉國內戰結束,晉國六卿製衡的格局終於被打破了。
前454年,智伯率韓、魏二家圍攻晉陽,趙襄子堅守城池,並派遣丞相張孟談策反韓氏、魏氏二家共同滅智氏。
前453年,趙、魏、韓三家瓜分了智氏的領地。
趙襄子死後,其弟趙桓子自立為君。
桓子死後,襄子之兄趙伯魯之孫趙浣,是為趙獻子。
獻子之子趙籍後來繼位,即趙烈侯,是趙國的開國國君。
在前403年,趙烈侯與韓、魏三家分晉,建立趙國。
前284年齊國吞並宋國後遭到列國一致反對,燕、趙、秦、魏、韓五國拜樂毅為將,大破齊國。
齊國遭到五國伐齊的沉重打擊雖然勉強複國但實力極大衰落,從此一蹶不振,趙國在東方挫敗了最大的競爭對手齊國。
同時,趙武靈王由於受到與中山之戰失敗的恥辱,信宮大朝五日,力排眾議大膽的推行移風易俗,並選練精銳弩弓騎兵。
在全國開始了影響深遠的胡服騎射,全國士兵改變傳統的寬大戰服改為緊小為特征的胡服,改變傳統的步兵為主體的軍隊結構改為騎兵和弓弩兵為主體的軍隊構成。
胡服騎射使趙國建立起中國第一支製式騎兵部隊,使趙國一躍成為關東六國之首。
在前307年至前296年的十二年間,趙國於東北攻滅了中山國,西北打敗了林胡、樓煩,拓地千餘裡。
趙國君臣睦、將相和。
肥義、樓緩、虞卿、樂毅、田單、趙奢、藺相如、廉頗、趙勝、李牧等良相名將輩出。
趙國民風剽悍、崇尚氣力、慷慨悲涼之士甚多,又得兵法之教,故迅速成為戰國中後期的北方軍事強國。
其崛起速度之快,出乎天下人意料之外,足令六國為之側目。
在戰國中後期,東方三強魏、齊、楚)相繼衰落,秦國之威獨步天下之時,趙國時為中流砥柱,其作用可謂是舉足輕重。
喜歡2024年開始記錄都市貓的愛情請大家收藏:()2024年開始記錄都市貓的愛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