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軍主力去肥後,營中留守兵力薄弱;又由於多日來趙軍采取守勢,拒不出戰,秦軍習以為常,疏於戒備。
李牧遂趁機一舉襲占秦軍大營,俘獲全部留守秦軍及輜重。
李牧判斷桓齮必將回救,遂部署一部兵力由正麵阻擊敵人,將主力配置於兩翼。
當正麵趙軍與撤回秦軍接觸時,立即指揮兩翼趙軍實施鉗攻。
經激烈戰鬥,10萬餘秦軍,全部被殲。
桓齮僅率少量親兵衝出重圍,畏罪逃奔燕國。
前247年魏信陵君率五國聯軍大破秦國於河外,趙也有參與。
其後,燕國派遣當年與樂毅攻齊的劇辛為帥,率軍攻趙,趙將李牧、龐暖抵抗,大破燕軍,劇辛自殺而死。
龐暖擊敗燕後,組織聯軍攻秦,舉春申君為帥。
五國聯軍與秦軍於潼關附近與呂不韋決戰,秦將王翦建議先襲最遠來的楚軍,楚軍聞知而逃,四國聯軍也退。
其後一直沒有再發生大規模的戰鬥,直到前229年。
走向滅亡
前229年,秦攻趙國,趙幽繆王派李牧、司馬尚率軍抵抗。
秦將使用反間計使幽繆王殺李牧、司馬尚。
秦將王翦於是率大軍攻趙,突破井陘口。
前228年,攻陷邯鄲,俘虜了趙幽繆王。
趙國逃亡的大夫們共立趙嘉為王,在代稱王六年。
曾在前226年之間,與燕軍合兵於易水之西,大戰秦軍。
戰敗後,燕王交出太子丹。
前222年秦軍向代進軍,破滅趙代王嘉,至此,趙國滅亡。
趙國建國之初,北方與燕國以易水為界,西北與匈奴以陰山為界,南方與韓國、魏國、衛國交錯為鄰,西方與魏、韓接壤,東方與齊國以古黃河為界。
趙氏立國之初,趙襄子甫一即位便實施北進戰略,並逐漸將大部分代、戎之地兼並,開始了對該地區的經營。
戰國前期,趙國沒有開疆拓土,基本延續著趙襄子後期的疆域格局。
趙敬候時期,趙、韓、魏將晉國國都所在的絳地和曲沃瓜分,趙國的疆域略有擴展。
趙成侯時期,趙國以舊都中牟與魏國北境的榆次、陽邑以及扶水一帶做了交換,這時趙國南境的變化。
趙武靈王即位後,先滅掉中山國,將其納入趙國的版圖,又繼續向西部和北部擴張,相繼奪取林胡、樓煩等胡地,拓土雲中、代郡、雁門等郡,趙國疆域變得遼闊,趙國實現了從北部可以向南直插威脅秦都鹹陽的條件…
趙孝成王四年,趙國在得到韓國上黨後,秦國奪取上黨郡後引發長平之戰,第二年就取得了趙國的武安和皮牢,三年後,秦再獲得趙國南境二十餘縣。
到趙孝成王十八年公元前248年),榆次等趙國三十七城也被秦國納入版圖。
兩年後,趙國舊都晉陽歸秦。
趙悼襄王時期,秦國陸續攻得趙國的鄴地、閼與、橑陽、安陽等地。
趙幽繆王時期,武城、赤麗、宜安、平陽、狼孟、鄱吾、軍鄴等相繼失守,最終邯鄲被攻陷
趙國三選都地:初都晉陽,後遷中牟,再遷邯鄲。
前497年,趙簡子奔赴晉陽,後來晉陽成為趙國的都城。
約前451年,趙襄子遷都邢。
約30年後的前423年,趙獻侯遷都中牟,即今河南鶴壁山城區一帶。
前386年,趙敬侯遷都邯鄲,從此邯鄲成為趙國的國都。
前375年,趙敬侯去世,他的兒子趙成侯繼位。
前355年,魏國向趙國進獻了上等椽木,趙國用這些椽木在邢地建了一個檀台,並修了信宮,邢地還成了趙國的彆都,趙國經常在信宮與諸侯會盟,所以邢地又有了一個新名稱——信都。
秦末漢初,在張耳、陳餘的主持下,趙國後裔趙歇得以複國,趙氏複國後仍以信都為都。
喜歡2024年開始記錄都市貓的愛情請大家收藏:()2024年開始記錄都市貓的愛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